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在耳鼻咽喉的相关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在耳鼻咽喉的相关探析

甘玉凤

甘玉凤(紫金县人民医院广东紫金517400)

【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咽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来源及分布,并分析导致其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处理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患有耳鼻咽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历记录将其分为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并统计患者的痰液、耳鼻咽喉分泌物、咽拭子等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检验报告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社区感染组的感染率为10.43%,医院感染组的感染率为3.93%;社区感染组主要为慢性耳鼻咽喉炎症,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4.4%),而医院感染组主要是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围术期时受到感染,感染菌主要是革兰阴性铜绿假单胞菌(30.4%)。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多次、定期送检标本可以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对于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感染还应区分其感染类别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细菌感染多重耐药细菌耳鼻咽喉感染

【中图分类号】R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044-02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患有耳鼻咽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后,收集其病历记录中痰液、耳鼻咽喉分泌物、咽拭子等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检验报告进行统计。

1.2分组

根据患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地点是否在医院内将患者分为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两组,社区感染还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在入院后并且还在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性疾病,而入院时不处于潜伏期并且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都属于医院感染。

1.3判定方法

根据药敏结果显示对3种或更多非同类抗生素存在耐药性的细菌就判定为多重耐药细菌;而对于除多黏菌素以外的临床上可获得的所有抗生素存在耐药性的细菌就判定为泛耐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卡方四格表检验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耐药率对比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耐药菌检出前使用抗生素的时长与耐药菌检出率关系的分析时,以二代头孢为例将使用时间分为小于7d、7d~14d、大于14d三组,三组进行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之间进行对比采用卡方分割法,对检验水准进行校正α'=2α/k(k-1),α=0.05,k=3,因此α'=0.0167,即P<0.0167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

2.1.1社区感染组

主要的多重耐药菌是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溶血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等,其中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4%;同时还检出了2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6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有3株为泛耐菌。

2.1.2医院感染组

主要的多重耐药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30.4%为铜绿假单胞菌,同时还检出2株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2.2耳鼻咽喉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率分析

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共检测出53株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G均有很高的耐受性,但对于万古霉素没有耐受性,详见表1;共检测出31株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两组患者对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医院感染组除环丙沙星外对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较高,详见表2。

表1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比较

药物医院感染(n=11)社区感染(n=42)

菌株数耐药率(%)菌株数耐药率(%)

苯唑西林872.722252.38

复方新诺明436.36921.43

红霉素1090.903890.47

环丙沙星327.271126.19

克拉霉素436.361638.10

利福平--37.14

利奈唑胺0000

青霉素G1090.904095.24

庆大霉素872.721126.19

四环素436.361535.71

万古霉素0000

亚胺培南327.2724.76

表2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比较

药物医院感染(n=14)社区感染(n=17)Fisher’s精确概率

菌株数耐药率(%)菌株数耐药率(%)

庆大霉素750.00741.180.72

头孢吡肟642.85529.410.47

哌拉西林321.42529.410.69

氨曲南642.85741.181.00

环丙沙星750.001164.710.48

美罗培南642.85423.530.44

头孢他啶535.71529.411.00

妥布霉素321.42423.530.47

亚胺培南642.85529.411.00

左氧氟沙星17.1415.880.57

阿米卡星214.2815.880.48

氨苄西林/舒巴坦00211.760.56

2.3耐药菌检出前使用抗生素的时长与耐药菌检出率的关系

以二代头孢为例,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分为小于7d、7d~14d、大于14d三组,而使用小于7d的一组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只有0.63%,明显低于使用时间大于7d的两组,详见表3。

表3使用抗生素的时长与耐药菌检出率

抗生素使用时间耐药菌株非耐药菌株合计

﹤7d7(0.63)103110

7-14d84(7.60)449533

﹥14d74(6.69)388462

合计1659401105

3、讨论

3.1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来源及分布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社区感染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医院则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社区感染组的患者大多都患有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患有耳鼻咽喉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组的患者主要是在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围术期受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也有一部分是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后导致感染。

3.2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个因素以及处理原则

3.2.1相关因素

社区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通常都有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病史较长还可能在多家医院就诊,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连续使用抗生素超过7d或为遵循医嘱使用规定的抗生素种类,并且没有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不幸被耐药菌感染。但也有一些确诊患有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患者发生社区感染,其原因可能是耳鼻咽喉肿瘤多位于腔隙中不易发现,常被误认为是炎症进行抗生素治疗所致。而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原因有许多,大多数发生在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围术期。

3.2.2处理原则

(1)检测一旦发现存在多重耐药菌,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床边隔离并进行严格地消毒,还应妥善处理可能的污染物及器械。

(2)保护易感人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洗手、消毒病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加强基础护理,应多次、定期将患者的分泌物送去培养检测。

(3)对于出现社区感染并且长期行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再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4)对于年龄较大的长期使用抗生素未见疗效或者病情反复且怀疑肿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肿瘤的筛查以寻找感染原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社区感染,同时也避免延误病情,利于患者继续治疗。

(5)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进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果检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应避免与其他的病人发生交叉感染。

4、总结

近几年,国家对于抗生素使用进行了严格地规范,使得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得到了有效得控制。但由于耳鼻咽喉处的病症以炎症为主并且本身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导致其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耳鼻咽喉感染的控制十分重要。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同时应重视一些疑似患有耳鼻咽喉肿瘤而继发感染的患者,及时对其进行相关肿瘤的筛查工作,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并给予正确的治疗,这样也能够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邦华、孔维佳、杨成章等.《喉癌术后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10):1134-1136.

[2]缪建春、王辉、钟华.《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调查》[J].中国药房.2006,17(7):524-525.

[3]徐艳、刘业海、吴静、马云霞.《头颈部细菌感染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8(3).

[5]林伟、程金姝、王英歌.《耳鼻咽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1)

[6].刘春玲、利显民、陈妙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5(9):176-177.

[7]苗壮.《98例耳部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