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对清洗质量的要求与实现

/ 1

新规范对清洗质量的要求与实现

黎明杨显文

黎明杨显文(江西省肿瘤医院330029)

2009年4月卫生部颁布了关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强制卫生标准(称新规范),弥补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缺少国家法规支持的缺陷。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处理血,污染器械集中场所。有文献报道极微量含病毒血液(0.0004ml)即具污染性[1]。若对沾有血、污渍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疾病传播危害人民健康。同时造成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因此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对阻断医源性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从2006年-2008年,我院清洗质量统计中,洁净度(采用百分数计数)普通盘碗合格率98%,外科器械94.6%,精细器械91.3%,管腔类器械仅达到70.1%。

1.影响器械清洗质量因素

1.1新规范开创医用器械清洗流程新理念,明确指出器械清洗质量应追溯清洗-消毒-灭菌的过程[2],然而以往我们思想认识不清,总认为清洁只是过程,反正要经压力蒸汽灭菌,清洁是否彻底无关紧要,却不知彻底清洗是控制院内感染关键之一。

1.2清洗有效与操作者的责任心和操作规范也是密切相关,清洗中未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蔓延和自身的伤害。

1.3清洗方法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清洗方式,没针对器械性质,形态,采用不同的方法清洗,同时对手工清洗可造成诸多的人为因素,不能保证每人、每件、每次清洗的一致性。

1.4清洗分类不明,未按物品质地、复杂性进行分类,没针对血、油、污渍采用清洁力不强的洗涤剂和程序。

1.5未及时回收器械,特别是精细有管腔的器械,血迹不易冲净,在病区存放时间过长,血迹已干枯,对清洗带来一定的难度,意识清洗不彻底,检查最不合格的类型。

1.6清洗的工作环境、灯光、工作人员视力、清洗器具不匹配、欠缺意识造成器械残留血、污的因素。

新法规强化清洗质量(减少微粒、微生物及热原)保证消毒灭菌成功。我们通过反复学习,贯彻执行新法规,在工作上不断总结整改、完善,是清洗质量有明显提高,特别是精细和管腔类器械洁净度达到95.6%。

2.管理及目标

2.1正确区分回收器械的种类,细化清洗环节流程管理

从分类-打开关节拆卸-冲洗(流动水下)-浸泡(多酶清洗液)-刷洗(多酶清洗液)-漂洗(流动水冲洗、刷洗)-终末漂洗(纯水冲洗)-75%乙醇擦拭消毒或热力消毒-烘干(干燥柜)-上油(医用水溶性润滑油)。特别加强对管腔污物处理,先使用细长刷手工内管去污,超声波机械清洗振荡,高压枪冲洗,把握好清洗水温、冲洗位置、压力、时间,按新规范层层把关,步步到位,裸眼目测把好第一关。

2.2建立清洗质量检查制度

有专职质控员将器械按清洗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每一把清洗过的器械借助光源放大镜进行目测或潜血试验,不合格器械重返清洗流程,要求器械通过清洗后齿缝、外观应当洁如初,无血、锈、污、水垢和其他任何残留物,方可进入灭菌程序。

2.3建立符合岗位需要长效机制

有计划、有组织安排人员参加省内外供应室专业技能学习和感染知识的培训,岗位人员参加特殊岗位持证考核,科内开展常规化学习,每周小讲课,学习新法规、新技能,强化工作流程和预防感染的知识,进行难点的讨论和技能演示、交流,技能评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护士。

2.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院领导更加重视,将消毒工作纳入医院总体规划,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与消毒工作任务相适应,进行环境该找,灭菌设施更新,人员配置,完善三级管理网络和各项制度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常规检查与督促。

2.5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目标

在分管院长和感染委员会履行职责外,护理部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供应室对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更加细化与监管,成立了护士长、组长、质控员参加的质量院感控制……等小组对回收分类到无菌发放全过程中进行控制记录、监测、评价,以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进行不断提升,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确保临床医疗和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毛雅琴.清洗方法的选择与医院感染的影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第3部分5节,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