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浅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李春玲

李春玲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271100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许多数学问题稍加一些问题情境,就会情趣盎然,有效课堂更需要恰如其分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

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活动,是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现在提倡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不论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作为第一步。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假设推测——活动验证——做出结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伏笔,在具体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效果,更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施。

首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它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了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了共同参与的乐趣,进而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欣赏他人。

第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既能把学生置于一种兴奋状态,又能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

第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与策略

1.“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

(1)创设“故事式”问题情境,呈现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2)创设“直观式”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形象性和现实性。

(3)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注意问题情境的有序性。

2.情境的设置方法:

(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来设置。

(2)通过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体系形成的过程来设置。

(3)通过数学故事,数学趣题,迷题来设置。

(4)通过设疑,揭露矛盾来设置。

(5)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组合点”来设置。

(6)通过教具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设置。

三、情境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紧密结合起来。

2.启发诱导原则是人们根据认识过程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出的。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

3.教学过程是双向传递的,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记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途径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所以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1.教材中情境的合理使用。

教科书作为在第一时间内同时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因而它十分自然地就成为了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第一素材。对教科书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应持有的态度是:既要认真地研究其教学价值,又要大胆地去创新。

(1)对教材中原有情境的直接应用。在教科书中,教材编写人员已经创设了一定数量的问题情境,应该说这些教学情境都是集百家智慧与辛劳的结晶。面对这些情境,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对它的教学价值做深入的研究,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将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圆满地体现出来。

(2)对教材中情境的创造性使用。

①根据原有的情境来选择一个类似的代替情境。

②对教材中一些原有的问题进行再加工。如对某些枯燥的教学素材赋予一定的实际背景,将其情境生动化。

③对教材中的多个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整合。

2.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中挖掘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还要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时时刻刻做一位有心人,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心向。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