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创作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论艺术创作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李青

李青(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强调实践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所做革命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艺术内容是一个较活跃和富有变化的因素,它要及时地随着时代生活和人们审美情感的发展而发展。艺术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随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艺术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感性形象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因此需要艺术家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原料进行能动的改造,使之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由此得出艺术创作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艺术创作中同样也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指导。本文就艺术创作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艺术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36-01

1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解

关于真理的标准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在马克思以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来没有人做出过科学的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费尔巴哈往往是把感性直观当作真理的标准。因此,他仍然是停留在主观意识领域中去寻找真理的标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是说,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个问题不可能在思维范围内得到解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在思维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核心、最基础的范畴。“正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全部哲学,形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完整、严密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实践与艺术创作的相互关系

2.1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实践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艺术创作等社会实践中,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提出合理的新设想,形成新见解,创造新形象的思维活动,也是对富有创造力、能导致创造性成果的各种思维形式的总称。创造性思维是对习惯和传统形式的思维模式的突破,在更高的层次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为产生新的经验和知识创造条件,敢于“想人之所想”,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各种创造性能力——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判断力等,以获得新发现,提出新思想,创造新形象。创作者的灵感、诗人的激情、科学家的假设,这种种情况和现象都和创造性思维有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实践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反复的实践能使我们获得熟练的技巧,认识规律,发挥巨大的创造力,艺术家具有宝贵的创作经验,这些都是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家从事创作重要的是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不仅因为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实践,这种基本能力也深深制约着人们的创造能力。艺术创造本身就是以表现人类生活为主的,显然同作者的实践经验有着更为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任何人的创造能力,都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的,要在实践中吸取新鲜的血液,使自己头脑更丰富,认识更深刻,创造性思维更活跃。那种突如其来的思想闪光、神来之笔、文思泉涌的灵感出现,并不是纯粹的偶然现象,必须经过长期钻研,千锤百炼才得以迸发出极其活跃的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说明,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他对客体的感知能力就越高。艺术家要使自己的创作更深刻的反映客观世界,就需要加强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的情感、愿望、认识更贴近于社会生活。

2.2实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艺术的基础,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间环节,人们真是在实践中形成对物质世界各种规律的认识,并提炼到理性的高度。艺术家需要开发直觉和想象力,这种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所以说,艺术家只有靠实践才能造就出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获得艺术史上里程碑般的成就都依赖于他们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如达芬奇,他认为观察使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出发点,数学是通过观察达到抽象最高层次的学问。他精于严谨的数学计算,养成了追求精确性和逻辑性的思维习惯,并将其运用到艺术手法中,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近代精神。他还亲手解剖三十多个尸体,通过实践精密测量出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是他的绘画在摹写人体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程度。这些作品都说明了实践对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3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动反映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生产时间的发展而实现的。广义上的生产实践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三个子系统。艺术是精神生产的一部分,它不仅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而且也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依靠感性形象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因此,不仅需要艺术家观察、体验生活,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使之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隋唐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发展的时期,唐王朝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艺术精华,开辟了装饰艺术的新风格。唐代铜镜是继汉代铜镜高峰期之后又一高峰,造型式样上有很大的变化。唐代铜镜的图案内容数量最大的一部分是“海马葡萄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树下有人弹琴或月宫嫦娥与玉兔等。无论是常见的花鸟蝴蝶,还是想象中的珍禽异兽或神话故事、社会生活,表现起来都十分富于风趣、人性,并且有高度真实感。从这个时期的铜镜的图案纹样可以看到当时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特征。所以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对艺术设计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艺术创作往往反映着当时代的人们的认识及社会生活。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践观是整个《提纲》的思想灵魂,马克思把实践观当作是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重要标志,这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我们在学习《提纲》中也应该抓住这个根本。在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正确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和坚持《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才能认识规律,发挥巨大的创造力,创作出赋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杨耕、陈志良、马俊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王颂华、沈乃泉.哲学与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5]王受之.世界设计史.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