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

/ 2

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

冯国珍

冯国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妇产科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279-02

【关键词】妊娠合并贫血护理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而且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导致血液稀释出现妊娠期生理性贫血。但当血红蛋白低于100g/L或红细胞数<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0时,便可以诊断为病理性贫血。

1贫血的原因

贫血的原因直接影响母儿的预后。

1.1缺铁性贫血(IDA)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约占妊娠期贫血的95%,主要原因为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和胎儿生长发育导致铁的需要量增加,在整个妊娠期约需增加铁的总量为1000mg,若为多胎妊娠时,铁的需求量更大。食物中铁的摄入不够或不能满足需求,造成体内储存铁的耗尽形成铁缺乏,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少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DNA合成障碍而发生的贫血。妊娠期多数患者由于缺乏叶酸导致本病,少数患者因缺乏B12而发病。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主要原因为孕妇的需要量增加,摄入或吸收不良以及排泄增加等有关。如妊娠期合并萎缩性胃炎,小肠吸收不良症候群,胃大部切除术后等都会加重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1.3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很少见,发生率约为0.08%。原发性再障病因不明,继发性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如化学物质、药物、电离辐射、感染,也有可能为自身免疫因素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2妊娠期贫血对母儿的影响

2.1贫血对妊娠的影响轻度贫血影响不大,重度贫血时,由于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供氧不足导致心力衰竭。贫血对出血的耐受性差,一般正常孕妇在分娩时失血1000ml常可耐受,而贫血孕妇失血400ml或更少,有时可发生休克甚至导致死亡。贫血严重者常伴有营养缺乏,蛋白质含量低,抗体产生不足,巨噬细胞作用减弱,使机体易感性增加,故产褥病率高。

2.2贫血对胎儿的影响严重贫血本身可致子宫缺血缺氧,可能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可引起宫内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等。新生儿虽不致发生贫血,但因体内储铁减少,l~2岁时也会发生贫血。叶酸缺乏还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等多种畸形。目前认为妊娠虽然不是再障的原因,但可以使再障病情加重,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败血症,常为再障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3护理评估

3.1健康史

评估孕妇既往是否存在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史,或长期偏食、孕早期呕吐、胃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营养不良等病史。

3.2身体状况

(1)缺铁性贫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应评估其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减退、腹胀以及腹泻情况,评估其皮肤粘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指甲脆薄以及口腔炎、舌炎等。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发生于妊娠的各个阶段,于妊娠中、晚期,产前4周及产褥早期最多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骨髓象与血象改变均相似,维生素B12缺乏常有神经系统症状,末梢神经炎最常见,精神症状有健忘、易怒、表情淡漠甚至精神失常等。而叶酸缺乏则没有这些症状。

(3)再生障碍性贫血:国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妊娠合并再障以慢性型居多,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少数患者以皮肤及内脏出血或反复感染就诊。

3.3辅助检查

(1)缺铁性贫血:为小红细胞低血红蛋白性贫血,骨髓象为红细胞系统造血呈轻度或中度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外铁均减少,尤以细胞外铁减少明显。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血细胞比容降低,骨髓象为巨幼细胞增多,巨幼细胞系列占骨髓细胞总数的30%~50%,血清叶酸或叶酸值正常时应测维生素。

(3)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象为正常细胞型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象见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有核细胞甚少,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均减少。

4护理措施

4.1孕前指导

孕前应积极预防贫血,治疗易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月经过多、消化不良、寄生虫病等,增加铁的贮备。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含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铁剂补充。

4.2妊娠期

(1)饮食指导:鼓励孕妇进高蛋白及含铁丰富食物。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猪(牛)等动物肝脏、蛋类、绿叶蔬菜、海带、紫菜、红枣、豆制品、芝麻酱等。

(2)休息:贫血孕妇应适当减轻工作量,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者应完全休息,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同时应注意安全,病人在体位突然改变时(起床、转体、站立)因头晕、乏力晕倒而发生意外。

(3)补充所缺乏的物质:一般认为妊娠20周以后,对所有孕妇常规补铁,即使饮食和营养摄取正常的孕妇也不例外,可口服硫酸亚铁0.3mg每天1~2次,或使用其他可靠的孕期铁剂补充品。孕期血红蛋白<60g/L者,应输新鲜血或输红细胞,每次以不超过200ml为宜。

1)缺铁性贫血:补铁剂,如硫酸亚铁0.3g,一日3次口服,同时服维生素C300mg或给右旋糖酐铁50mg深部肌内注射。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于妊娠后半期每日给予叶酸5mg口服,或叶酸10~30mg,每日1次肌注。维生素B121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2周,以后改为每周2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3)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10mg,每日3次,但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功能,易致感染,不宜久用。

4)口服铁剂应告知孕妇宜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服药后大便呈黑色是正常现象,应向孕妇解释。如口服疗效差、不能口服或病情较重者,需用注射法补充铁剂时,为减少铁的刺激,注射时应行深部肌内注射。

5)产前检查:监测血红蛋白及全血情况,积极预防孕期并发症,注意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

4.3分娩期

(1)临产前按医嘱给维生素K、卡巴克络及维生素C等药物,并配新鲜血备用。

(2)临产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鼓励产妇进食,保证足够入量,避免产程过长或急产,加强胎心监护,低流量持续吸氧。

(3)注意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给予阴道助产,减少孕妇体力消耗。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4)胎肩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如无禁忌证时,胎盘娩出后可肌内或静脉注射麦角新碱0.2mg,同时用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持续至少两小时。

(5)接产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仔细检查并认真缝合会阴阴道伤口。产程中、产后使用抗生素预防产道感染。

4.4产褥期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每天测体温3次,如有发热,及时通知医师。

(2)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按医嘱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3)严重贫血者不宜母乳喂养。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不宜母乳喂养的原因,使其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其人工喂养常识及方法。产妇回奶可口服生麦芽或用芒硝外敷乳房。

(4)产妇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及营养,避免疲劳。并注意避孕,以免再度妊娠影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徐晓燕.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69.

[3]张英英.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9):66.

[4]郑学民.12例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