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娩镇痛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对分娩镇痛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的研究

高清孙行仕林娟

高清孙行仕林娟(龙口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256701)

【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对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足月妊娠初产妇,单胎头位,年龄23-37岁,身高150cm以上,无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及产科禁忌症300例(分娩镇痛前产妇及家属在分娩镇痛协议书上签字),随机分为镇痛组及对照组,麻醉师及产科大夫24小时全程陪伴。结果:分娩镇痛组镇痛有效率及产妇满意率均达到100%,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6.8+2h,第二产程54+36min对照组第一产程8.2+2.4h,第二产程,58+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无痛分娩组36%,对照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有2例出现皮肤瘙痒时间在用药后1-2小时,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分钟时均在8分以上,出生后5分钟时均在10分。结论:分娩镇痛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率,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新生儿结局,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娩镇痛缩短产程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016-02

产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而位居第二,分娩时剧烈疼痛可使产妇焦虑、紧张及产生长时间持续的应激反应,其肾上腺素浓度增高可以引起不规律的宫缩,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可造成子宫-胎盘血管收缩,使胎盘血流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母体耗氧、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妨碍胎儿对氧和营养物质的摄取。产妇由于疼痛喊叫过度通气,耗氧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最终造成母体和胎儿内环境紊乱,发生胎儿窘迫,如果采取适当的缓解疼痛措施,则可使上述应激反应减弱或消失。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从提高围产医学质量而言,分娩镇痛势在必行。

我院自2006年开始将低浓度(0.145%)甲磺酸罗哌卡因配合芬太尼于产妇宫口开大近3cm,人工破膜无羊水污染及无明显头盆不称,估计顺产成功率高的产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剖宫产率增高很大的原因是产妇惧怕疼痛,不能忍受宫缩痛,宫口开至2-3cm疼痛开始加重,在宫口开至10cm疼痛达到高峰,潜伏期宫缩痛可忍受但到活跃期疼痛加剧,很多产妇不再有毅力坚持,这时用无痛分娩可完全缓解疼痛,使产妇有信心继续生产,产妇处于清醒状态,可以进水进食,可以下地行走,在没有疼痛情况下保持正常产力,在宫口近开全时,停止用药,这时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保持了体力,第二产程更有力量,利用产力使胎儿顺利娩出。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足月妊娠初产妇,单胎头位,年龄23-37岁,身高150cm以上,无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及产科禁忌症300例(分娩镇痛前产妇及家属在分娩镇痛协议书上签字),随机分为镇痛组及对照组,麻醉师及产科大夫24小时全程陪伴。

1.2方法:

无痛分娩组:宫口开大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推注0.145%甲磺酸罗哌卡因+2mg/ml芬太尼混合液10-15ml负荷量,用温觉变化测定麻醉平面,平面控制在T10以下链接PCA泵,(药物为0.145%甲磺酸罗哌卡因+2mg/ml芬太尼混合液,持续流量5ml/h,自控流量1.5ml/15min,于分娩结束后停止镇痛,拔出硬膜外导管。若宫缩不理想时,给予0.5%缩宫素,依宫缩情况持续静滴。对照组不应用任何镇痛方法。

1.3观察项目

1.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胎心率和宫缩情况。

2.疼痛程度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0-2分为基本无痛,2-4分为轻微疼痛,但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需增加剂量,6-10为剧烈疼痛。

3.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测定,0级为无运动神经阻滞,髋、膝、踝关节可充分屈曲,I级为不能抬大腿仅能屈膝、踝关节;II级为不能屈曲膝部仅能屈踝关节;III级不能屈曲踝关节。

4.记录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腔首次注药至出现无痛宫缩(VAS评分≤3分时间)】、镇痛时间(指从镇痛开始至宫口开全时间)、产程、分娩方式、镇痛药用量、阵痛后及产后副作用。

5.不良反应: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20%)发生情况。

6.新生儿出生后1-5min进行Apgar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2.研究结果

分娩镇痛组镇痛有效率及产妇满意率均达到100%,在整个无痛分娩过程中,用药前后产妇BP、HR、SPO2和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药物对产妇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用药后对母婴是安全的,产妇产程时间,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6.8+2h,第二产程54+36min对照组第一产程8.2+2.4h,第二产程,58+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剖宫产率无痛分娩组36%,对照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有2例出现皮肤瘙痒时间在用药后1-2小时,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分钟时均在8分以上,出生后5分钟时均在10分。

表1第一、第二产程及剖宫产率的比较

3.讨论

分娩期的疼痛主要产生第一产程,由于子宫体肌纤维的规律收缩,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和宫口进行性扩张及圆韧带受到牵拉所致,疼痛程度随着产程进展宫口开大而逐渐加重,子宫体交感运动纤维来自T5-10,感觉纤维来自T11-L1,子宫颈运动和感觉纤维均来自S2-4副交感神经,阴道和会阴也来自S2-4副交感神经感觉纤维,阴道无运动神经支配。

本研究采用PECA是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选用0.145%甲磺酸罗哌卡因伍用2mg/ml芬太尼,镇痛效果好,做到完全无痛,产妇处于清醒状态,可以进水进食,可以下地行走,在没有疼痛情况下保持正常产力,缩短产程。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如需剖腹产,则不必再行穿刺操作,节省了手术前准备时间,增加顺产率,减少剖腹产率,增加盆腔血流量,改善胎儿的氧供给,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时痛苦,消除疼痛的不良反应,减少产妇不必要的体能消耗,可维持产妇在分娩中的形象,使产妇享受分娩得子的喜悦。

硬膜外分娩镇痛阻滞了子宫下段宫颈的运动神经(S2-4)及骨盆底阴道神经(S2-4),从而减少软产道阻力,有利胎头下降及宫颈口扩张,而子宫体部运动神经(胸10以上)未被阻滞,再局麻药浓度低,子宫收缩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产妇疼痛减轻或消失,缓解了紧张情绪,减少氧耗量,有利第一产程进展,产妇第一产程中得到充分休息。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第二产程更有力量利用产力使胎儿顺利娩出,第二产程也不延长,增加了顺产率,减少剖腹产率,硬膜外局麻药伍用阿片类镇痛药可以减少25%的局麻药用量,以达到最小运动阻滞的目的,文献报道PECA药物配方中伍用2mg/ml芬太尼新生儿脐静脉血中仅2(13.3%)测出极微量的芬太尼,其对胎儿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及不良影响。因此,对母婴是安全的。

硬膜外神经阻滞后可减弱子宫收缩力,正常分娩胎儿下降过程中,机械牵拉子宫颈促进催产素的释放,增加子宫的收缩称Ferguson反射,当施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时,抑制Ferguson反射,子宫收缩减弱,故我们在硬膜外神经阻滞同时,补充了外源性催产素,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子宫的收缩力。

分娩镇痛的广泛应用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广大妇女,真正使她们从分娩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对医院来讲,由于医院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服务,因此提高了医院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因此说对无痛分娩镇痛无禁忌的产妇应大力推广无痛分娩。

参考文献

[1]徐静,曹启军.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9,12(5):26-27.

[2]郎秋英.妇产科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14(22):1885.

[3]黄炜,丁一琴.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9(4):43.

[4]朱素君,苏卫兰,杨尚武.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的观察[J].海南医学院海报,2007,13(4):370-371.

[5]自立.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