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浅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黄洁玲

广西藤县藤州中学黄洁玲

【摘要】本文试从分析后进生的生成原因及如何做好转化工作谈了自己肤浅的认识,以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后进生的心理错位的形成及其表现,由于个人的思想、个性行为、习惯,因人而异,只要我们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付出我们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后进生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灵对话,解开他们的心锁,把握其心态,做到对症下药,一定可以调适有度,收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尊重;批评艺术;自我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G654.3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09-01

我对后进生的理解是:在智能、品行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仍未能达到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他们只是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着整个班级的成长,左右着班级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后进生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灵对话,解开他们的心锁,使他们的心智都能健康发展。笔者多年来,从事班主任的工作,现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分析原因,建立后进生档案,对症下药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必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班主任应和各科任教师,细心观察他们平时在课堂上、在宿舍内以及在校外的种种表现,建立、健全后进生的档案,以期找准时机,对症下药,施以转化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从同学、家长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我建立了后进生的档案。从中发现,后进生平时的表现主要有:1、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课堂上经常说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上课和其他同学听课。2、课间大声喧哗,追逐打闹。3、午休、晚休时,经常说话或做与休息无关的事情,影响同学休息。4、少做作业或基本不做,甚至抄袭,学习成绩一直很差。5、和科任教师、其他同学关系紧张,不能和睦相处。6、无视学校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7、喜欢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交往,经常上网、打架,自制能力差。

二、用真心、爱心、耐心去感化后进生

其实,后进生的内心比一般同学更为脆弱,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尊重。有时候他们的言行举止的确让我们难以理解与接受,往往在我们的心中悬置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究竟想做什么?!”开学不久,科任老师和同学纷纷反映,李同学上课时说话,搞小动作,尤其是女老师上课时经常如此,唯恐天下不乱,已是严重地扰乱了课堂的正常秩序。经过向其同村的同学了解,其父已外出打工,长年不回家,其母已改嫁。那天晚自修下课的时候,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倒是他先开口说话了,“老师,我知道我错了。”“那是为什么呢?”他说,他不该在上课的时候乱说话,还故意捣乱。“一定要这样吗?”“我也不知道,我控制不了自己。其实,过后我也知道不该这样的,有时候还希望老师骂我。”结束谈话后,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真的很沉重。他只是一个缺乏家庭温情的孩子,他这样做,从心里上讲,也许只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宁愿这样想。从这次谈话之后,他真的改变了许多。如果当初我只是大声训斥,或者采取一种厌恶、歧视的态度,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说得真好。后进生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需要教师的耐心,需要老师一点一滴去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给予足够的热心与爱心,他们才可能健康成长。

三、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艺术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少不了对他们的批评教育。批评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人格,平等、民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可见尊重作为人的需要是多么重要。只有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因此,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厌恶、不歧视;少一点挖苦多一点鼓励,少一些讽刺多一些理解。任何粗暴的训斥,频繁的批评,甚至错误的判断,不正当的处理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师生对立。一旦师生对立,那么任何教育措施都是难以奏效的。

(二)批评要讲究方法。许多后进生因做错了事、或成绩不佳而自暴自弃,精神萎靡不振,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关心而郁郁寡欢,无意的一句话,他会认为你揭短,跟他过不去,从而引起强烈的冲动和憎恨。这就需要教师能理解和体谅他们,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不轻易在人前提及他们所犯的过失,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很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下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嬴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四、排除心事障碍,注重后进生自我教育的培养

后进生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就要千方百计去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而注重后进生的自我教育的培养尤为重要。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记住你的教育和管理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没有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品德教育。要做好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五自”教育,即自信、自尊、自律、自觉、自强。首先要自信,要充分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这是一个后进生进步的基础;其次是自尊,即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护班级荣誉和同学们的利益,尊重理解别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然后是在行为的自律,自律包括自控、自理、自治、自护,是为了保持自我人格的同一性,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目标,而对自身的欲望,情感和需要有理性、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限制,做到了自律,自觉性就具备了,学习、生活行为也就积极、规范了,有了自觉性,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艰难曲折,就敢于攀登、勇于克服了。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对后进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改变自己——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