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生成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需求生成体验

章玲陈佳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章玲陈佳

四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以下简称列表策略)一课是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独立安排的策略学习。有的教学教师认为太“简单”:一、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填入表格对于四上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二、本课所供学生学习研究的载体也就是提供的题目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如不用列表策略学生也基本会解决。但“细嚼”本课,这一课非但不简单还很“难”,“难”在大家对教材缺乏内涵的深度认识。如策略需求的问题、策略生成的问题、策略体验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充分认识和有效解决,本课教学的“策略”味便无法体现。

一、巧设情境,引发“策略”的需求

有效的学习必须以根源于学生需要的、有力的学习动机。策略这一内容同样必须是因学生的需要而起,而且当遇到不同的问题情景时,要有不同策略的需求。策略应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而展开。在这个问题上设计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是最关键的,目的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任务,使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激发,油然而生一种对策略的需求。

教材叙述语言并不烦琐,而且所给的条件不多,按照学生原有解决问题的惯例觉得丝毫没有用列表摘录信息与整理信息的需求,因此我们惟有改造主题图的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才能让需求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间。尝试把书上的主题图变成了录音放给学生听(语速较快),当学生听第一遍时就感觉都来不及听题目的条件与问题,这时教师就说:“那同学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记下它的条件和问题吗?”这就形成了整理问题信息的需求,既符合生活常理,自然而然,又比较好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此外,对列表整理信息的问题情境的重新设计,除让学生产生“策略”的需要外,还是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与分析,任何策略的选择和运用,都要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分析,随着对问题理解的逐步深入,才能寻找到适合的策略。

二、资源对比,生成“策略”的内涵

对信息进行整理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位同学都存在着个性化的自我主见,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无不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所以教学绝不会从“零”开始,我们期望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呈现出各自不相同的“前在”,进而通过有序、清晰的资源对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生成列表策略的“简洁、有序、完整”的内涵。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是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又是“策略”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巧用课堂资源就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它来源于课堂本身,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结果,对学生来说有着天然的联系,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亲近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参与性强,感受深,比一般的教学资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我们应巧用这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充实过程,增强“策略”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目标提升的价值所在是要让学生对策略有深刻的体验。为什么要选择列表策略,这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价值呢?当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时,这个策略才会让他终身受益。因此,在策略形成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充实,通过多样化的策略的创新应用,促成针对具体问题的灵活调用,才能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促使“策略”的内化。例如,学生掌握了列表整理的策略后,还要学会正确运用列表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以及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选择列表策略。

总之,这节课是新课改增加的内容,老师们比较陌生,只有对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深刻透彻的解读、领会,充分认识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地方,并想好解决的对策,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