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艺术”

金士灵

◎金士灵(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第一中学,476200)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128-01

摘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对融洽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师生对话都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有的对话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有的对话则给学生留下遗憾和伤疤。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要讲究恰当之艺术性。

关键词:语文;教师;学生

根据研究有人将师生课堂对话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开放性的对话与闭合性的对话、引导式的对话与权威式的对话、真实的对话与假想的对话、平衡的对话与不平衡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有:与个别学生的对话;与部分学生的对话;与班级全体学生的对话。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一个层面的对话,教师都应该努力让师生间的对话成为开放的、有弹性的、真实的、平衡的对话。下面就我在中学语文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一定要委婉真诚

教师只有诚心才能使学生感动内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教师与学生对话时“开门见山”并不一定完好,脱口而出、随心所欲的对话模式或批评或指责,有可能会促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含而不露、委婉的对话是教师有修养的表现,遇见烦心的班级万不可马上把情绪挂在脸上。对话时教师可以灵活多样地用讲故事、打比方等言此意彼,启发教育学生,达到理性处理、委婉真诚的对话、让学生醒悟是非的目的。克林柏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现代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在教育界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对话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于师生对话的理解仍存在偏颇,对于师生对话的方法把握不准,导致语文教学出现了种种弊端:一方面教师提问有时只是简单的“是不是”、“好不好”一类学生闭着眼睛都能答上来的言之无物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预设或难度深浅不合适的“怎么样”、“为什么”等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一定要具体适度

依据每个学生的性别、性格、年龄、情绪和表现情况,结合学生不同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学生不同发展的程度和特点。教师要平等、耐心的与学生交朋友,“吃透”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因材施教。如自尊心强、孤芳自赏的学生应采取含而不露、循序渐进的模式对话;对性情温和的学生采用讲说笑话模式对话;对性情豪爽的学生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对话。如采取家长施压或由个别学生监控的方法对话,会引起学生的自卑自弃,得不偿失。教师对于对话理论理解多少、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态度、方式的正确与否,对于“对话”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有效对话的前提之一。为了避免对话或提问的盲目性,教师既要了解和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将这两个主要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方法,为对话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此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各种思维能力,使学生勇于对话、乐于对话。并且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情感和谐一致,有助于良好交流的展开。创设和谐的氛围,使教学环境变得轻松一些,在轻松的状态下,使学生能够产生对话的欲望,学生容易敞开心扉,主动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实现主动与被动的转变。

(三)教师也要学会倾听。交流本身就是双向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对话式教学区别于传授式教学的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双向互动性。教师往往都是有话对学生说的,学生也往往是习惯于听教师的话的。那么,在对话中要加强的除了要学生表达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一定要平等

由教师主宰的对话是“霸权对话”,是传统观念下的产物。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好朋友,同时是为人的典范。教师教学中的留心、细心、耐心、诚心和热心是与学生心灵相通的纽带。多领会一些学生心态变化,多掌握属于学生的一些秘密是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交流和平等对话的基石,它可以将班级内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消失在萌芽状态。言语交际有言语交际的艺术,对话有对话的艺术,教师应注意自己的对话艺术。根据上述对“对话”类型的分析和教师在师生对话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师生对话中教师语言艺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性与集中性相统一。对话应该或围绕一个问题,或围绕某一课文,在开放性交流的同时兼顾比较集中的对话主题,达到开放与集中的统一。认识任何问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对于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不能浅尝辄止,而要有所发现、有所启示。要创设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超越老师。

四、教师与学生的一定对话要把握时机

中学生正处于多梦和好梦的年龄,心理活动是重要的,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改变。心情高兴时特别容易接受外界事物,若此时教师找学生对话交流是恰到好处的,同时找学生对话和交流时要选择周围的环境和地点,在较严肃的办公室等不妥。

总之,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是心灵沟通的一门艺术,对话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甚至终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鼓励性与引导性相统一。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如何保证他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比让他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学习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语,都会给学生的学习以莫大的鼓舞,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反之,学生则会缄口不言。同时,对于学生的言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有偏颇,教师此时也不能一味地迁就,要像航船的舵手一样,给予矫正与指引,引导船舶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随机性与提高性相统一。对话中的语言具有生成性、随意性特点,但是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变成随意的聊天,要注意调节对话的节奏,抓住学生言语中的闪光点,找到一个突破口,深入下去,顺藤摸瓜,积极提升对话的深度,使学生有所触发,有所提高,要努力实现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相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