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基础理论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园林基础理论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孙亚辉

黑龙江技师学院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加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时代提出的战略需求,教育工作者正确处理大学生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让大学生参与研究,提高其综合素质乃至创新能力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以园林植物遗传学教学为例,从多角度探讨基础理论教学中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园林;基础理论教学;创新型人才

引言: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教师指定的文章中或者指定的范围内寻找目的信息,提炼归纳与教学相关的部分拿到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讨论,这一过程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参与教学,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园林是城市的容颜,园林工作者是城市的“化妆师”。园林文化博大而深远,这就需要园林工作者“博学”以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而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则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及时准确的传递最新专业知识动态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常新”,更要“广博”。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之处就是其对学生的职能不仅体现在对前人知识的传授,还应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探索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艺术的基础上,还要把最新的学科动态展示给学生,包括新的科研方向、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教师,广博的知识底蕴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日后的知识拓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自身人文素质

教师的人文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道德要求的最高标准。教师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品行端正、师德高尚,学识造诣深,自然会影响和熏陶学生。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教师培养学生要以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为基础。同时,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高尚的情操、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等良好心理素质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具备高尚的师德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心理素质。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改进

大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绝对分数的高低,而主要是从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合适学习方式的选择、具有探索性的学习目标的实现这几个过程中体验幸福。怎样让学生幸福的提升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除教学手段提高以外,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

(一)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凡有过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教学相长”这个词都会深有感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去收集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这一过程也成为教师掌握科学研究动态并深入分析思考的一个过程。而对于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活动,这一过程即称之为角色互换。比如,在讲授遗传细胞学基础时,同学们分组查找近十年科技期刊中与指定题目相关的研究内容,叙述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成果。通过积极踊跃的交流讨论,原本简单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变得鲜活起来,高中的基本知识变成更具现实意义的话题,进而也达到大学课堂上深入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学生科研是专业学习的深化,角色的互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授知识的成就感,进而更加愿意去从事更深入的研究。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以自己科研的方法、态度去影响学生是最直观的教材。

(二)热点探讨,强化研究性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具备无限潜能的个体,只要他对你所讲授的科学感兴趣,他就可以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和打开无限的思维空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以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针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定期组织各组进行交流。一段时间过后,一部分对遗传学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在交流中越发的积极踊跃,思维也逐步发散。比如,在授课的初始阶段,抛给学生一个思考题,请他们在短时间内给一个答案,然后再安排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遗传学知识之后找出支持自己说法的依据,再给一个答案。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在为自己的答案找出依据的同时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由原来坚定的回答到模棱两可,再到最后多角度的辨证分析。这一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全体学生能同步准确地掌握园林植物遗传学方面的前沿知识。

(三)学有所用,将科研活动融入教学

大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强,动机水平高,某些学生知识结构甚至超过一般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科研。对此,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适当抛出问题,课下结合实践,引导他们应用专业知识去揭开某些问题的神秘面纱,既提高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于科研创新有了亲身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由于教师有实践经验,在细节方面可以循循善诱的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本校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会使学生有亲切感,对教师的科研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把握实践机会,强化学生的探索设计能力

1.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教师非常熟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研究工作中可以更深入和周密,而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可以拓宽学生的科研思路,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2.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科研基金。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基金资助规模逐年增加,给大学生创造了很多实践创新的机会。后期的成果鉴定和延伸研究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总结归纳能力、撰写研究报告及科学论文的能力。大学教学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的读书、思考和研究。教师的课堂讲授既要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要有利于学生独立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和传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柳海民,史宁中.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行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2).

[2]冉阳.大学生的学习幸福及其实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3]张志刚,殷科生.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

注:课题;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十三五”科研项目规划课题“园林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编号;”JG201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