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烧伤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中医药治疗烧伤应用浅析

高婷

高婷

(辽宁省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药剂科辽宁抚顺113003)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烧伤理论,介绍了治疗烧伤的中医药,对近年来的中医药治疗烧伤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烧伤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中西药结合是治疗烧伤的一种新尝试。

【关键词】烧伤中医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252-02

烧伤是战时及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的机体损伤,是因物理、化学、放射线等诸多因素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外伤性疾患。在临床治疗中多使用呋喃西林、洗必泰、磺胺嘧啶银及其他化学粉剂,而化学合成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中医药在治疗烧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1中医药治疗烧伤理论发展

我国采用中药制剂治疗烧伤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古代中医理论认为,烧伤会导致气滞血淤,淤则不通,不通则痛,故烧伤患者会有伤口疼痛之感;气滞则湿积,湿积则霉腐,且烧伤是火毒所致,火毒则生疮,热毒入里,腐肉脓血故伤口处会出现感染糜烂。随着现代医学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近提出了从癖论治的观点,认为烧伤是一种损伤性疾病,机体受热力突袭而致皮肤经络损伤,引起气滞血癖,即烧伤的病因病机是热致癖,癖而生毒。从而提出了根据血癖辨证论治的新理论,并应用活血化癖的中药治疗烧伤。我国医学科学家徐荣样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烧伤既是伤又是疡,伤则血癖气滞,淤则不通,气滞则湿积,湿积则霉腐。烧伤是火毒所致,火毒则疮,疮则热毒入里,疮则腐肉脓血的烧伤现代医疗新观点,而治疗烧伤应活血化癖而治伤,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而治疮。并创立了烧伤湿润暴露疗法[1]。

2中药各种剂型在治疗烧伤方面的应用与分析

膏剂富有粘性,外敷患处,既可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又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适用于各种烧伤创面。杨宏伟等[2]使用黄玉膏(罂粟壳、当归、白芷、黄柏、紫草、甘草、冰片)治疗烧伤,常规清创后祛除剥脱的痂皮,直接外涂黄玉膏适量,外敷凡士林纱条。1~2日换药1次,若分泌多浸湿纱布及时更换黄玉膏及辅料。共治疗中小面积烧伤77例,其中浅Ⅱ度烧伤61例,愈合时间9~11d;深Ⅱ度烧伤13例,愈合时间16~20d;Ⅲ度3例愈合时间分别为21、28、29d,均未留瘢痕,且以上病例均无继发感染。祁安[3]用润肌膏(黄柏、生地、赤芍、冰片、麻油、凡士林)浸润好的单层纱布敷在创面上治疗Ⅱ、Ⅲ度烧伤患者2378例,2363例治愈。其中浅Ⅱ度创面1024例,5~10d愈合,平均愈合天数7d;深Ⅱ度创面1354例,17~26d愈合,平均愈合天数20d。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治愈率99%。

散剂是将各种药物研成粉末,外敷患处或用植物油调敷患处,以期达到消肿散毒,收敛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因其制备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程度的烧伤创面。柴胜武等[4]将12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合对照组,分别采用复春散I号和外用磺胺喻健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6例,显效3例,好转1例,平均住院天数18天;对照组治愈45例、显效12例,好转3例。平均住院天数27天,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前9天创面愈合,治愈时间缩短,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说明复春散I号能够抑制创面细菌生长,控制感染,促进上皮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是大面积烧舫病人创面应用的较理想的外用药。汪锦伦等[5]将大面积烧伤患者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复春散混悬液(浓度为10%)浸洗创面15~30min,再用1%磺胺嘧啶银霜(SD-Ag)外敷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对照组采用温水浸洗15~30min,再用1%磺胺嘧啶银霜外敷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观察创面的变化及愈合情况,并做细菌学调查。研究复春散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抗菌效果及促愈合、抗疤痕作用。治疗结果说明复春散能够抑制创面细菌感染,缩短创面愈合过程,减少疤痕增生,可以作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局部用药。

汤剂是将药物煎煮后浓缩备用,必要时放入冰箱内贮存,其使用后易于观察创面变化,对烧烫伤的早、中、后期均有较好效果。李智等[6]使用复方虎杖烧伤液(虎杖、儿茶、黄连、黄柏、没药、冰片、明矾)浸湿无菌纱块后外敷烧伤患处,根据创面部位,并视病房环境选择进行包扎或湿敷,治疗烧伤38例,其中烧伤面积5~14%者29例,15~30%者7例,30%以上者2例,最大面积54%,浅Ⅱ度烧伤占60%,深Ⅱ度占27%,Ⅲ度者占13%,全部治愈,治愈率100%。邓献[7]于清创后用100mL生理盐水(含8万U庆大霉素)冲洗烧伤创面,使用康复新液(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浸透的消毒纱布外敷于创面上,覆盖无菌敷料包扎,治疗放疗烧伤13例。原发病分别为鼻咽癌、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及皮肤癌,放疗烧伤部位涉及头颈部、胸壁、肩背部、腹部、下肢。其中浅Ⅱ度3例,深Ⅱ度创面5例,Ⅲ度5例,损伤面积1%TBSA-4%TBSA,其中感染创面3例(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除1例因癌症加重停止治疗外,其余12例均有良好效果。

油剂以植物油作为基质,将油加热后加入药物,待药物炸到一定程度时去渣留油,使用时将油直接调敷患处,或用油调敷药面于创面。油剂可使创面润滑无板硬粘着不舒的感觉,应用时无刺激性,止痛效果好,适用于面部、四肢小面积烧伤及儿童患者。覃沃浩[8]使用烧伤油(生大黄、黄连、黄柏、黄芩、救必应、红花、乳香、没药、生半夏、金樱根、熟石膏)清创后直接涂在创面上,创面暴露,25~30℃保温,每隔4~6h涂药一次,有液化物及时清除,综合治疗烧伤120例。浅II度烧伤治愈后无疤痕,创面愈合时间6~12d,平均8d,创面不遗留疤痕。深II度烧伤创面无功能障碍,愈合时间15~22d,平均18d。小面积III度无需植皮,创面愈后留有色素沉着,随访一般3~6个月消失。完全治愈114例,其余6例III度烧伤创面超过15%好转,后行植皮封闭创面。孟德宝等[9]应用紫草烧伤油(紫草、黄柏、地榆、白芷、防风、当归)视具体烧伤部位和烧伤深度、烧伤时间及创面具体情况采用暴露或纱布包扎,再视具体感染情况分别确定换药时间间隔治疗烧伤85例,创面提前愈合2~3d,全部浅Ⅱ度烧伤3~7d愈合,深Ⅱ度烧伤浅型7~14d愈合,深Ⅱ度烧伤深型14~24d愈合,Ⅲ度烧伤10~20d脱痂完全,浅Ⅲ度烧伤30~42d愈合。可使Ⅲ度创面焦痂在11~17d内完全脱痂,创面炎症迅速控制,创缘反应迅速消退,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3结论

中医药治疗烧伤具有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对抗感染等特点,且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简便易得为宜。但是,中医药治疗烧伤也存在治疗时间长,疗效较慢等缺点,也曾出现过成批烧伤病人应用湿润烧伤膏引发的创面感染的情况。中医药治疗烧伤要得到更大的发展,仍需要解决如下的几个问题:(1)中医药适用于中、轻度烧烫伤治疗中,对严重烧伤的治疗仍是待研究课题;(2)中医药治疗烧伤临床及实验疗效的评定没有形成法定的评定标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技术的发展;(3)中医药在烧伤理论研究上创新仍显不足,限制了中药的更大发展。

中西药结合是近年来治疗烧伤的一种新尝试,是在中药中加入部分西药制成外用药剂型,既具中药的长处,又吸收了西药抗生素抗菌谱广、抗感染力强而迅速,局麻药止痛作用直接等优点,又能缓解西药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缩短用药周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必将成为烧伤药物发展的新趋势,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第一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8.

[2]杨宏伟,高继霞,张连生,等.黄玉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77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18(1):16-16.

[3]祁安.润肌膏治疗烧伤患者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999-1000.

[4]柴胜武,王莉,秦萌贤等.复春散I号在大面积烧仿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9(10):105.

[5]汪锦伦,张涛,朱家源,刘阳,朱斌,唐冰.复春散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2):44-46.

[6]李智,李怀宝,韩文斌,等.复方虎杖烧伤液及烧伤油治疗烧伤38例[J].陕西中医,2004,25(6):515-516.

[7]邓献.康复新液治疗放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9(7):22-23.

[8]覃沃浩.烧伤油综合治疗烧伤120例总结[J].中医药导报,2006,12(7):48-71.

[9]孟德宝,戴莉玲,黎朝晖.紫草烧伤油治疗烧伤8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年22(12):76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