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淡豆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周毅王龙韩云泉

周毅王龙韩云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站前医药商厦157000)

【摘要】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对淡豆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对淡豆豉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淡豆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54-02

淡豆豉(SojaeSemenPraeparatum)别名香豉(《伤寒论》)、淡豉(《本草纲目》)、豆豉(《普济本事方》)、豉(《范汪方》)[1],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Glycinemax(L.)Merr.的成熟种子(黑色者)与桑叶、青蒿经过一定的方法发酵加工而成。本品性味苦、辛、凉;归肺、胃经。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之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2]。

1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发现淡豆豉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B12、烟酸、酶等,另含钙、铁、磷盐等,此外还含有皂苷类物质,在淡豆豉中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类及多糖类活性成分。

袁珊琴[3]等通过现代化学分离手段从淡豆豉醇提物中分离得到八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染料木苷、6″-乙酰基-大豆苷、6″-乙酰基-染料木苷、丁香酸、染料木素、大豆素和6-甲氧基-大豆素。

2药理作用

2.1调节血脂

淡豆豉提取液能调节高脂糖尿大鼠血脂,并降低脂肪指数,其中的主要成分淡豆豉异黄酮作用最明显,淡豆豉多糖次之[4]。

2.2免疫调制作用

研究表明,淡豆豉中的果聚糖(β-2,6-果聚糖)是一种免疫调制物,并且可能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有预防作用[5]。

2.3降糖作用

研究表明淡豆豉总提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均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其中正丁醇部分更为明显。

2.4肾钙质沉着作用

SatohT等通过实验证实,淡豆豉中的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的苷及苷元均具有促进肾钙质沉着的作用。

2.5抗动脉硬化

牛丽颖等研究表明淡豆豉组(20g生药/kg,40g生药/kg)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明显较较模型组改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增殖指数显著增高。

2.6抗肿瘤作用

毛俊等采用稻瘟霉分生孢子法初筛,四唑盐(MTT)比色法研究中药淡豆豉醇提物(SAE)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QSG-7701生长的影响,并与其原料黑豆醇提物(HAE)作对比。结果SAE可显著抑制7721和7701生长,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作用强于HAE。结果表明SAE体外具有抗肝癌细胞作用。

2.7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李双研究表明淡豆豉具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CT水平和减缓骨细胞凋亡有关。

2.8清除自由基

劳凤云等利用Fenton反应和邻苯三酚体系研究淡豆豉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淡豆豉多糖对化学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均有清除作用。而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表明淡豆豉多糖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避免自由基过多对人体造成危害,在抗氧化及防衰老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3小结与展望

淡豆豉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它是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处方的主要药味之一,也是历版《中国药典》的收录品种。是治疗各种感冒配方的主要药味之一,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其作为一种传统而且重要的发酵类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炮制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豆豉的广泛应用。希望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更安全有效的利用好淡豆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0.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08.

[3]袁珊琴,于能江,赵毅民等.淡豆豉中的化学成分[J].中药材,2008,31(8):1172-1174.

[4]葛喜珍,葛喜亮,郑来丽等.淡豆豉中不同成分对高脂糖尿病大鼠肝脏和脂肪系数的影响*[J].1665-1670.

[5]李娜,黄庆柏.淡豆豉中的异黄酮成分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