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浅析心理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

杨梅

普洱市宁洱县中医医院云南宁洱665199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总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7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对其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的障碍,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理障碍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慢性全身免疫性的疾病,该病极易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加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负担,给治疗及护理的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主要研究心理护理对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每组35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男性占16例,女性占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5-79岁,平均年龄(63±2.34)岁;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9±1.54)年。研究组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组男性占15例,女性占2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3-78岁,平均年龄(62±3.19)岁;病程为1-19年,平均病程(9±1.43)年。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并经患者及家属的签字同意;且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如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患者的行为认知干预: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等存在个体差异,单纯采用口头讲解无法消除患者内心的担忧和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书面指导等普及相关疾病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详细讲解相关疾病治疗、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2)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有恐惧、孤独、忧虑以及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障碍给予其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孤独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对于有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和疏导,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进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于悲观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适时给予疏导,从而提升患者生活的信心。

(3)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训练: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到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等,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功能训练,进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提升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4)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不断发展,极有可能导致关节的畸形和功能的减弱,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但又不能让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依赖心理,应在合理治疗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做到“三分治疗七分养”。

(5)社会支持:来自于朋友、同事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对于缓解或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等沟通,讲解来自于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的安慰和鼓励,对于消除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性,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来。

1.3效果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从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对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评定[2]。

1.4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分)

2.2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满意20例(57.14%)、较满意14例(40.00%)、不满意1例(2.86%),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14%;常规组满意14例(40.00%)、较满意13例(37.14%)、不满意8例(22.86%),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加之晚期后极易导致患者的残疾,使得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大量临床研究认为,加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等有积极意义[3]。而在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其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赵杰[4]等临床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进而提升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建玲.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84-86.

[2]龙云燕.心理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367.

[3]温都尔嘎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1(5):494-495.

[4]赵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5):214-215.

作者简介:杨梅(1972年7月—)汉族,云南宁洱,专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