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医院图书馆期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互联网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医院图书馆期刊管理

张颖

(青海省人民医院图书馆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为医院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与使用融入了一些新的问题。从纸本期刊和电子传媒的选择,刊物的流通服务和存储模式,到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图书馆现有的纸本刊物和电子刊物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从而以实际出发,寻找更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阅读方式;纸媒阅读;网络阅读;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18-02

互联网时代,网络和电子阅读的飞快推广使以平面阅读为主导的传统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电子期刊和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不断的增加,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悄然的改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流行的观点:传统的纸媒还有必要存在吗?尤其是纸质期刊还有存在和保存的必要吗?但是从长远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纸本阅读方式依然是人们最基本的阅读模式,但国内大多数期刊数据库都是在发行纸质期刊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而成,这样就相对于纸质期刊有了一个时间上的延迟,通常是3~6个月[1],这样就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滞后,同时因其具有阅读的可视性、舒适性和保存的永久性都是读者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科研,掌握新动态,提升新技能的重要工具。

1.现代阅读方式

1.1基础方式——纸媒阅读

纸质期刊作为公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要有光源,具备阅读能力就能阅读,阅读地点不受限制,无需借助特殊设备,而且纸质期刊在读者心目中所带来的正式感和权威感是其他媒体途径所不可替代的。

1.2主导方式——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包括前期的电子阅读和后期的网络阅读,由于电子阅读的方式是采用光盘拷贝,镜像站点来代替纸质印刷品,随着网络数据库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网络阅读,又称为“在线阅读”,是依附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的动态阅读模式,需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摄取多媒体集成信息和知识的一种超文本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克服了电子阅读的一些不足,以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了现在阅读的主导方式。

2.期刊的发行模式

2.1纸质期刊

纸质期刊即传统纸媒下的期刊,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创新技术都会第一时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所以期刊文献基本上收录的是第一手资料,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期刊文献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进展水平,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据统计,发表在期刊上的科技情报资料约占整个情报源的65%~70%,而且在各国举行的世界性会议,其会议文献至少50%发表在期刊上[2-3]。由于期刊通常不像书籍那样再版发行,所以期刊上的文献就成了一次性的原始资料。所以,许多科研人员对期刊感到极大的兴趣,除经常翻阅新出版的现期期刊外,还回溯地查找过期期刊,那么过刊的保存又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的课题。

2.2电子期刊

电子期刊又名电子杂志或数字化期刊,即在电子媒介中产生,仅仅通过电子媒介得到的期刊。是以数据形式呈显的期刊。从其发行方式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纸媒体的期刊同时发行电子版,另一种是只有电子版,没有相对应的纸媒体出版物也称为网络期刊。

3.如何高效的利用电子期刊和纸本期刊

3.1制定有效的订购政策

医学期刊是医院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容先进、专业精深、发行及时等特点,各学科中的科研创新成果和发展最新动态大多率先在期刊文献中反映出来,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的信息来源。期刊的采购原则强调针对性、连续性和经济性,这三个重要特点与期刊的可利用性紧密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本院读者对各种期刊的需求,因为不仅杂志与杂志之间的发文质量差距甚远甚至是同一种杂志上每篇文章的质量高的悬殊、相差甚远,切实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种类的纸本期刊或电子期刊在本院图书馆用户服务中的实际的利用情况,分析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及亚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医护人员发文情况及引文情况同时开展利用引文分析法或与其他方法的结合研制各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表,更有针对性地按合理的语种比例订购期刊,由此制定出相应的订购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本院医、教、研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3.2适时开展纸本期刊外借服务

医学期刊的特点在于其内容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容纳性、动态性的知识信息传播。它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报道研究动态,交流学术思想,所以绝大部分刊物发表的论文篇幅也较短。因此读者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从期刊中获取有效信息,通常少于整本阅读图书的时间,同时为了避免现刊的丢失和人为的损坏,确保期刊保存的连续性的原因,图书馆传统服务中,大部分不提供现刊外借服务,只允许在馆内阅览。电子期刊迅速发展,图书馆订购的电子期刊在局域网范围内已可自由利用。然而图书馆对于现刊只供馆内阅览拒绝外借的传统服务方式,还未做出及时的调整。依照目前图书馆期刊服务的状况,是时候考虑并推出纸本期刊的外借服务,以便更好地提高其使用率,更好地发挥其传播信息新而快的特点与优势。同时需要对到馆入藏的现刊进行区别化管理,将专业性、学术性水平高的核心期刊面向特定读者群体开展现刊外借服务,并在现刊到馆验收后即刻上架开放外借服务。非核心期刊也可在电子刊物更新的同时,开放外借服务,这样既保证了新刊信息资源及时获得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解决了电子期刊时效性的问题。

3.3过刊存储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随着过刊合订本的增多,尽管我馆每三年往密集书库调整一次,但每年还是要在不断倒架中勉强上架前一年的过刊。期刊具有固定的生命周期规律,学术期刊在论文刚出版时处于使用的旺盛区,所以现刊的使用率远高于过刊[4]。馆藏期刊随着时间推移,利用率逐年降低,从利用的角度分析,期刊馆藏年代过长,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不仅长期占用大量藏刊空间,增加期刊管理人员的劳动量,而且还从馆藏总体上降低藏刊质量。基于目前的现状,设立密集书架、新建或扩建馆舍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馆藏空间危机与馆藏期刊激增之间的矛盾。尽管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展迅速,但纸本期刊被取代是不现实的,馆藏期刊继续存在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图书馆必须重新审视过刊的存在形式和利用价值。对于资金与空间都有限的图书馆来说,划定过刊保存的合理年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合理的剔旧制度就相当重要了,引文分析法是指导剔除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准确地掌握馆藏期刊个刊和各学科期刊的半衰期,可以判断哪些期刊老化速度快,应早剔除比如《中华物理与康复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哪些期刊老化速度慢,应晚剔除比如《中国针灸》、《中草药》。所以剔除时不能按同一时间一刀切。因此,合理分析各个重点学科发展、读者需求以及期刊使用年度做调查分析,根据情况对过刊存储年限做出合理的界定,进而划分低利用率期刊的范围,保障过刊馆藏库有限空间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专业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研究课题,既有服务时效、载体替代、流通管理藏刊剔除等具体而实际的操作性内容,还有专业图书馆如何在各学科发展迅猛的时代,努力发挥好自身价值的思考。这些基于专业实践过程而形成的研究课题及其解决,将有利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也将为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的深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反思[J].图书馆杂志,2016(5):44-46.

[2]任福兵.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结构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0):61-63.

[3]赵伯兴,张海霞.过刊使用的成本效益实证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2008(1):40-42.

[4]成惠萍,刘冬梅.结合我馆现状分析过刊管理与合作储存[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12(7):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