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产科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

魏莉

魏莉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简介:魏莉(1977-10),女,四川省资阳市,汉族,大专护理。

【摘要】目的:针对产科出现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探讨并分析分析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因素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进而制定并完善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的流程。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出现投诉以及护患纠纷的概率降低,而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控的平均分以及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对护士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提升其识别以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以及护患纠纷概率,进而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iskfactorsofobstetricnursing,andthenputforwardtherelatednursingmanagementstrategies.MethodsToexploreandanalyzetheclinicalworkinthepresenceofaseriesofsecurityrisks,inviewofthesecurityriskfactorstotakemeasurestopreventrisks,andthendevelopandimprovetherelevantsystemsandworkprocesses.ResultsAftertheimplementationoftheriskmanagement,thepatientpresentedwithcomplaintsandnursepatientdisputestoreducetheprobabilityandnursingriskeventsweresignificantlylower,averagescoreofthenursingqualityandpatientssatisfactionimprovedsignificantly.Conclusion:Clinicalnursingprocessintheriskmanagement,tonursestheriskpreventionconsciousnessenhancementishelpfultoimprovetherecognitionandpreventionofnursingriskabilityandinacertainextent,reducenursingerrorsandnursepatientdisputesprobabilityandgreatly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work.

[Keywords]Obstetrics;Nursingrisk;Riskmanagement;Riskfactors

产科医院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纠纷和风险的科室之一,分析其原因在于,产妇以及胎儿存在较多高危因素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容易危及母婴安全。有学者提出,护理管理者对风险因素存在预见性识别,并提出预见性的防护措施,成为母婴安全保障以及护患纠纷防范的关键[1]。本研究针对本研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相关情况予以阐述,针对其在提高人员风险意识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予以探讨分析,以期为有效降低产科新生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一、新生儿产科护理风险因素

新生儿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沟通因素等。就护理人员因素而言,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医护比例失调、长期加班等情况,进而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导致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差、缺乏却大工作责任心以及工作热情,进而增加护理工作安全隐患[2]。就技术因素而言,岗位紧缺导致存在部分护士并未接受严格且系统的专业培训,其未能够准确且详细地了解产科专业知识,导致不规范操作的存在,进而增加护理风险。就沟通因素而言,护理人员短缺、工作任务重导致护患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护理人员资历较轻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纠纷出现。

二、产科新生儿的护理风险管理

(一)提高综合素质,组织技能培训

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院采取组织技能培训的方式,护理人员学习的主要内容为本科专业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先进护理方法以及先进经验[3]。由本院资历较深的助产护士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并排课,组织护士间的交流会,采取考核形式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予以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其个人绩效相挂钩。此外,还需要培养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技能,人新生儿吸痰等,观摩指导老师的示范动作以及护士间的演练。

(二)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健全和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方式,降低风险因素,其中包括产科技术操作流程、正常分娩解馋流程产程管理指引、产科急重症以及处理流程、差错事故报告、防范制度等,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学习和考核[4]。借鉴实际事例的方式,指导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学会自我保护、将母婴安全置于首位。

(三)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以科室实际情况为依据,针对科室内的人力资源予以合理利用,在科室内推广护士连续性排班制度,进而达到有效降低交接班次数的目的,分层管理护理人员,进而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连续性且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针对其中责任心不强、能力低下且综合素质不合格的人员予以重点管理,节假日、就诊高峰期等期间强化管理,及时地对工作人员予以调配,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本院针对护士人员的医德医风予以教育,帮助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稳”的护理服务理念,将患者中心这一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饱满且热情的护理服务态度,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年轻护士通过努力锻炼以提高自身胆识,在沟通的过程中采用亲切的语言以及耐心地态度。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得到医院产科频发风险事件,且医患以及护患间的矛盾不

断地增多,由此可见,产科作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需要得到高度重视,新生儿受到语言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容易出现风险事件,因此,更为需要各医院予以高度重视。本院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引进预见性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及方法,针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予以以及能力予以培训,针对护理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予以积极查找,通过有效解决措施地采取以及不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中的措施等方式,实现满意的护理效果。经统计,采取预见性风险管理后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护理风险时间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钟际香.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24(19):135-136.

[2]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3]邹贤凤,陈萍.过敏原点刺试验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72-73.

[4]胡剑莉.优质护理管理对预防产科新生儿风险的体会[J].现代养生杂志,2015,24(1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