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梁薄壁墩无支架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关于桥梁薄壁墩无支架施工技术探讨

李士发张冬

李士发张冬

摘要: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在薄壁墩施工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与支架施工相比省料、速度快,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施工安全系数。

关键词: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一、薄壁墩无支架翻模施工特点1.墩身分段依次成型。可有效控制墩身偏心、扭转,能够随时纠正墩身施工误差,便于模板及时清理、修整、刷油,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2.通过采用50~60m塔吊垂直作业,可同时进行2~4个墩同时作业,既可大大节约成本,缩短作业时间,又能有效提高安全系数。

3.翻模上设置悬吊平台,能够更好的进行周转件的拆卸,处理砼表面。模板采用整体大块钢模板,模板接缝不多,表面也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浇筑成型的砼表面光洁,错台不多,结构尺寸没有错误的。模板加固采用横向拉杆,模板轻便,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

4.经济环保。无须搭设脚手架,节约人力与财力,而且占用场地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少。

5.适用范围。无支架翻模法主要是在公路、铁路桥梁薄壁墩、高塔柱等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中使用。

6.工艺原理。无支架翻模法就是利用前一级已浇筑的桥墩作为承载主体固定模板,再通过模板载体来建设施工工作平台,随着桥墩不断向上施工,工作平台及模板整体向上升移的一种施工方法。

7.翻模。翻模是由2-3节段大面组合模板及支架、内外工作平台、塔式起重机、手动葫芦组合而成的成套模具。在进行施工时,在墩身基顶上支立第一节模板,第一节模板上再支立第二节模板。如果第二节混凝土的强度有3Mpa,第一节混凝士的强度有10Mpa,此时拆掉第一节模板。每一节段翻模主要由内外模板、围带、拉杆、作业平台组成。外模板分为主板、侧板和调整板3种,内模板分为主板、侧板、角模板和调整板4种,每节高度大约是2.0~4.5m,宽度根据墩身截面尺寸和施工要素来定:模板之间用M16x30螺栓连接。用槽钢做围带,根据相关规定,内外围带用Φ18圆钢拉杆连成整体。拉杆在内外模板之间套Ф22PVC管,有利于拉杆周转利用。

每层模板内外设施工平台。外侧施工平台按每层、每块模板分别施作,平台与外模应连结为一个整体,平台及其扶手采用Φ28圆钢焊接固定在外模板上作为支架,在平台四周沿周边设立防护栏杆,在栏杆外侧及固定架底部需要有全封闭安全网。

施工平台上有一个5cm厚木板或竹架板,这样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工作,还能放一些小型机具。内施工平台的搭设需要借助内外模板及横穿拉杆。在内模板上首先搭设钢管支架,然后上铺木板或竹架板,最后上铺2mm钢板,便于临时存放混凝土以及操作人员行走。

二、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基顶放线→试拼模板钢筋绑扎→镦粗直螺纹连接→钢筋绑扎、镦粗直螺纹连接→安装外作业平台至外模板→模板刨光、刷脱模剂→组拼模板→模板调试、检查、校正→紧固拉杆→安装内作业平台→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模板及栏杆、平台整体拆除→混凝土养生至第二阶段完工→安装第一层安全爬梯→第一层安全爬梯挂安全网→进入下一层施工。

三、操作要点1.立模准备。

在确定立模边线时要参照基顶中心,立模边线外侧找平,找平层用水准仪抄平挂线,砂浆硬化之后,立模需从线路中间向两侧展开。安装模板使用塔式起重机,同时需要人工辅助。

安好外模板后再进行内模板的安装,对其进行连接时采用的是M16螺栓,然后安装围带和对拉螺杆。模板成型后核对各部安装尺寸,如果没有出现与安装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再安装安全爬梯,接着安装安全网,铺设内外作业平台。安装结束时,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和墩身平面位置,如果没有发现与相关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再进行下道工序。浇筑砼时一定要有专人看模护模,要对支撑时刻做好检查。模板在灌注砼前务必保护处理好板面,模板表面应彻底除锈,涂刷新机油,在气温较低时,新机油中应掺配柴油涂刷,产配比例为:机油70%:柴油30%。⑤模板爬升作业。用手动葫芦挂住第一节段钢模板,把内外模板之间的拉杆松开,把第一节段模板及操作架卸下来,然后把它吊运到墩下安全的作业场地,这一过程使用的是塔式起重机,吊运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按放线尺组装为下一节段首节模板,接下来的安装步骤与第一节段是一样的。安装模板时,可用0.5~1mm薄钢板塞填两节模板间的缝隙这样能够起到纠偏的作用。

2.爬梯施工在墩身的正面(6.0m长边),楼梯转角平台处,预留Φ100mm孔洞(每层两个,呈之字形错开布置),以便搭设爬梯时穿设固定件。②爬梯的制作与安装。从墩身底部起靠墩身正面搭设钢管支架,支架整体稳定性依靠穿设在预留孔内的拉杆固定件固定。

3.钢筋加工与安装①钢筋按照不同的钢种、等级、排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②钢筋表面应洁净,平直无弯曲,Ⅰ级钢筋冷弯率不大于2%,Ⅱ级钢筋冷弯率不大于1%。③受力主筋和末端弯钩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④纵向主筋采用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其连接质量必须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已连接的成品应现场取样检测。⑤受力钢筋焊接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在受拉区不能大于50%。⑥钢筋连接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20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15mm。

4.混凝土施工①拌制砼所使用的各项原材料及拌合物的质量经过检验,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的规定。②砼配合比以质量比计,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拌制的砼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条件,制成的砼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③砼拌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好的拌合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在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保证砼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8%,单位体积砼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5%。砼拌合物从拌和机出料起至入模时间不得超过15min。④砼运输能力应适应砼凝结和浇注速度的需要,使浇注工作不间断并使砼运到浇注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塌落度。⑤如果砼运输钢筋及模板经检查发现是合格的,则可以在内外模板之间设置混凝土浇注溜槽,混凝土的输送采用的是半自动料斗,通过溜槽或人工铲送入模。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用插入式震动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⑥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超过10Mpa时,凿毛清理混凝土顶面,再进行下一节墩身施工。⑦每节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包裹土工布防止新浇注混凝土在太阳下暴晒,并洒水保持混凝土面湿润。养护时间为7-10天。

参考文献:[1]罗元明.浅谈桥梁双薄壁高墩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19).[2]刘冰.桥梁超大薄壁空心墩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