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刘明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我已经上了两年的新教材了,从整体感觉来看,内容多了,如果你是上了多年老教材的老师,那你听我报一下所学的内容吧:集合,函数,三角函数,方程的零点,向量,解斜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从名称上讲,几乎学完了传统数学的内容(就差统计,圆锥曲线,导数了),而我们这儿的第一学年,每学期都要学两本书,而我们学校每周安排的是5节课(据说每星期还多安排了一节课),我算了一下,如果每节课都用来讲新课就已经把课时耗尽了,根本就没有处理习题和对内容进行引申的时间,这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基础较差),要想学好数学就非常难了。我建议上级部门认真统筹一下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时间安排更合理一些。

2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3对常规教学行为的反思

常规教学是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只有把握好常规教学,并积极主动地把常规教学的实践加以总结,我们才能更快地成长,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是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适度”地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地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适法”地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只有对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质疑和追问,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推陈出新,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得以最佳的实现。

4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活力和有效性。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满堂灌”是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的。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经作业和测验后却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虑。

5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反思

经常有家长这样问:“我们家孩子初中的时候,每次数学考试,分数都比较高,怎么到高中每次都不及格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

与初中完全不同,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6对学生作业、试卷的反思

习题、试卷是对我们教学效果的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归纳相同知识点的习题,集中讲解,并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找通病改正典型错误,讲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教师针对试卷和作业的典型错误,通过再次考试的方式进行排查,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石家庄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