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

高丽玲桂勤

高丽玲桂勤(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摘要:本文通过论证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迫切需要。学院以护理专业为试点,开展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构建校企合作为背景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努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惠州经济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

一、研究目标

在学院课程专家的指导和校企工作委员会的参与下,以惠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执业岗位的发展要求及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发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作为学习内容,课程内容以临床及基础护理为主线,以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重构,打破过去学科结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卫生部门护理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参与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的指导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应该说职业教育目的是将学生由原来的学科体系导向工作体系,应与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相对接。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就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实践标准、操作要求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真正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学院要建立有关校企合作的相关体制和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发展。

三、校企合作人才为背景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学院由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提出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师资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学习省内外高职院校成功案例,进一步强化了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坚持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切入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加强“双证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实现了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和部分课程的重新整合。两年来高职护理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奖。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双证书”,使毕业生将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学院一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创建了一条创业、改革、发展和进步的成功之路,经过升格后两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办学质量和水平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2.护理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根据校企合作制度及工学结合的要求,学院教务部门相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课程专家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研究确定了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聘用来自临床护理一线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培养的有效融通。要依据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按照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护理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面向城市、乡村服务基层的能力,以适应广东经济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课程体系的探讨与构建

1.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就业竞争为重点,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医院及社区服务部门为依托,我们选择护理专业,利用学院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真实工作岗位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带领学生到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岗位进行体验与实践,培养学生具备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能力和操作技能。

2.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体验型教学,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询问病史、护理检查、辅助检查、确定护理诊断、进行整体护理、健康指导,最后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将传统的学科知识融入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需要时充分运用相关理论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设置考核项目以检测学习和教学效果。

3.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到医院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进行见习或社会实践,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收集相关的病例资料,回到课堂后再根据收集的病例资料,由教师设计学习情境,师生进行探讨,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结合起来,突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形式的教学真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合作精神,为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临床实习实践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程学习目标。该课程设置的创造性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培养了完整的临床及基础护理工作思维能力,又在实践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医德风范,符合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

五、教学效果的体现

1.优化了教学效果。我们在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所有教学活动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进行。

2.创建了院、校双赢机制。一是学院近三年来新进部分教师充实到护理专业教学,大部分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用人条件,通过院内继续教育培训、省内外教育教学培训、学历提高等方式,在优化教师结构、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从行业、企业及实习实训基地聘任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医德高尚、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的医疗人员来我院从事护理专业课程的双向互动式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培养出的高技能型人才毕业后直接充实到行业企业一线,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其能达到零距离上岗。三是把企业的岗位培训设置到学院内部,极大地节省了岗位培训时间,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护理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我们结合各专业标准及特殊性进行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技能考核的权重,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教考分离,减少了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使评价结合更客观、公正;做到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风尚、敬业精神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医患、医护、护护间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4.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工作制度,学院建立健全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工作环境,丰富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操作标准,与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教师与医院合作,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教学职称晋升机会,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用型校本教材等,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5.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及实施是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我们加强基础及临床护理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基础护理实训中心,让学生通过完成整体护理工作来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了零距离上岗,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桂梅任春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34~3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侯德顺钟红梅浅谈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改革[J].科技信息,2008,20,146~147。

[4]林洁琼孙宝玉张邦成基于项目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