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伟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阿德福伟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分析

孙长忠

孙长忠(辽宁省本溪传染医院117000)

【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实施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尿常规异常、肾功能检查、尿检异常、尿素氮升高发生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其余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较高,对于存在尿检持续异常患者,可实施换药。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84-0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一般从抑制HBV复制入手,要求长期甚至终生实施抗病毒治疗。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上,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关键因素。本院对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旨在总结阿德福韦酯的临床安全性。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为19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45.3±3.4)岁。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在2005年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患者HBeAg阳性,ALT水平大于或者等于2倍正常高限,患者肾功能无异常,尿蛋白以及隐血均为阴性。不存在合并其余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存在因服用药物、酒精等因素导致ALT上升,患者均不存在肿瘤疾病、合并感染以及肝病史代偿期等。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拉米夫定治疗,剂量为每次100毫克,每天1次,口服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治疗,剂量为每次10毫克,每天1次,口服治疗。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实施相关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淀粉酶、血磷、血清肌酸激酶等,确保患者不存在尿常规异常以及肾功能异常。治疗过程中,初始12周每4周进行一次复查,内容为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之后每12周对血尿常规、淀粉酶、肝肾功能、血磷以及血清肌酸激酶等进行复查。治疗过程对于存在指标异常的患者,在2周到4周后实施复查。对于持续异常的患者,需要考虑换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可见,两组患者在尿常规以及肾功能检查上结果相仿,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有5例患者尿检异常,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镜下血尿;对照组有3例患者尿检异常,均为一过性尿蛋白阳性。两组患者均存在一过性尿素氮上升患者,均不存在血清肌酐上升以及血磷下降患者。

2.2尿检异常与BUN升高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尿检结果进行分组,其中尿检阳性患者共8例,有3例患者存在BUN上升。尿检阴性患者有92例,有3例患者出现BUN上升。两组患者结合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其他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其余不良反应症状,血常规、血肌酸激酶以及淀粉酶等均正常。

3讨论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无环核苷类类似物,是一种单磷酸腺苷,其在进入机体后通过代谢产生阿德福韦酯二磷酸盐,其能够与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进行竞争并整合进入病毒DNA中,从而实现抗病毒。大多数人认为阿德福韦酯存在一定的肾毒性,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清肌酐上升以及血磷下降。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的肾毒性主要与肾小管阴离子转运蛋白-1的药物聚集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线粒体毒性作用存在联系。肾小管阴离子转运蛋白-1对核苷酸类似物存在强烈的亲和力,能够主动摄取阿德福韦酯,从而使得肾脏近曲小管的药物浓度较大。肾小管因重吸收以及分泌的影响,要求具备较多的肾小管阴离子转运蛋白-1以及线粒体。通过对阿德福韦酯相关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端小管线粒体出现肿大以及变形的情况,且线粒体的DNA数量有所下降,细胞色素C氧化酶减少,细胞氧化以及呼吸受到影响。这主要与肾小管位置阿德福韦酯高药物浓度的影响有关。

而阮炳威[1]等人在研究中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85例患者经过检查,均不存在血清肌酐上升以及血磷下降,其中10.59%的患者出现尿常规异常,而服用拉米夫定的35例患者有2.86%出现尿常规异常,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仿,研究认为尿常规是反映早期肾毒性损伤的敏感指标,虽然研究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然而实际研究中还要求实施个性化治疗,并对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实施尿常规监测,对显示持续性尿检异常的患者实施药物调整。另外,在一过性血浆BUN上升的比较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且于尿常规检测无相关性。研究认为,血浆BUN能够大致预测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然而其影响因素较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因此对继续治疗并不影响,无太大参考价值。洪俐[2]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肾毒性是阿德福韦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监测内容,临床上需要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对于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安全性良好,然而因研究例数存在限制,加之阿德福韦酯存在潜在肾毒性,因此临床上需要将尿常规以及血清肾功能作为常规监测项目。

参考文献

[1]阮炳威,陈小蒟,林延明,陈荣策,陈欣智,曾广忠,刘雁平.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5例不良反应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2):232-233.

[2]洪俐,李朝霞.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你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