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试析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徐强

徐强(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二中山东滨州251900)

摘要:当今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新世纪,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高中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高中物理课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是摆在每个物理教师面前的重要性研究课题。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为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此笔者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如我们讲解冲量和动量时给出这样的视频——运动员用头把足球顶进球门的精彩场面,问:把足球换为同样速度的铅球敢顶吗?不敢!为什么?然后再引入冲量与动量的概念。诸如此类,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新课程“物理即生活”理念的指导作用,善于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目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提问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不是教得学生没问题,而是启发、训练学生提出更深刻、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物理学上许多问题都具有对称性,如自然界存在正电荷,也存在负电荷,于是有学生提出:既然存在质子,是否也存在负质子?既然存在电子,是否也存在正电子?既然存在物质,是否也存在反物质?既然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存在地球,是否在另一个宇宙中也存在一个反地球呢?既然电荷间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磁极间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那么物质间存在万有引力,是否也存在万有斥力呢?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激励出智慧的火花,呈现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探索创新精神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首先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加以落实,而不只是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等等。然后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最后通过同学间的分析讨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又比如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中,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介绍给学生一些参考方案,如“50米快速跑测量速度”、“,斜面滚球的速度”、“百米跑的速度”、“球自由下落的速度”等,即使有同学选择了相同的方案,处理的方式也会很不相同,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再分析讨论等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在探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