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突出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突出作用

韩露

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一科214500

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化疗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而化疗的主要途径就是静脉给药,但是由于病情反复,化疗周期长,肿瘤病人就要反复穿刺,以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非常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管壁变薄、血管炎、血管阻塞等,这就给护理人员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因此PICC置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1、PICC置管概述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ii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条安全、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避免上肢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传统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缺点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有效而占有重要位置,而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就是静脉留置针输液,但由于静脉留置针针头较短,且保留时间较短,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㈠药物因素

血浆正常PH值为7.35-7.45,超过此范围无论是偏酸、偏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而输入PH值高的溶液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易使药物外渗,造成组织损伤。

引起静脉炎的主要药物有抗生素类药物和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也有一定的损伤。由于静脉留置针针头较短,静脉血液流速较缓,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血管内,超过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就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从而导致静脉损伤。

㈡操作因素

由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较短,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超过72~96小时,因此在肿瘤化疗中要进行反复穿刺,然而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壁受损,导致血管的损伤。而且,操作者为了穿刺方便而选用粗大血管,该血管受到药物的损伤后,可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灌流不畅,待用该末梢血管给药时,就会出现输注缓慢或不滴。由于穿刺的次数较多,穿刺进针长度,以及拔针时,难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特别是在拔针时,容易造成化疗药物外渗,对皮肤组织造成损伤。

3、PICC置管的优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以外周静脉导入靠近心脏的大静脉。该技术是唯一授权可以由护士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PICC逐步被推广,尤其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㈠操作简单

PICC置管一般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嘱患者取平卧位,选定穿刺点,建立无菌区域,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穿刺,进针角度为15~30度,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与血管平行继续推行1~2cm,固定并保持针芯位置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避免由于推进钢针造成血管壁穿透,松开止血带,右手退出针芯,左手食指固定插管鞘,中指压迫穿刺点上方以减少血液渗出,右手即将导管送入插管鞘内并缓慢均匀推进送到5cm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并尽量将下颚靠近肩部,防止导管移位,送到需要的长度退出并撕裂插管鞘,导管露出外约2~3cm,抽出导引钢丝,用20ml注射器抽回血,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连接肝素帽,正压封管,穿刺处可用绷带包扎,防止出血,最后用脱敏胶布呈S形状固定导管。

㈡对患者影响小

PICC置管时因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不会出现血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且血管的选择范围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体的活动不受限制。而且PICC置管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操作方法简捷易行。PICC导管材料由特殊聚氨酯制成,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非常柔软,不易折断,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一年,且时间可随病人情况进行延长。因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等。

4、总结

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给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给药途径,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的能量支持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减少化疗药物渗出,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因此,PICC置管技术,应在肿瘤病人中提倡使用,并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