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体育教学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冯娅湘

冯娅湘(长沙市卫生学校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体育教学的成效也与以上两点息息相关。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培养行为习惯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行为习惯

一、加强团队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团队精神能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而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是室外体育课常用教学法,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个人的约束能力以及对命令的服从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加之室外体育课使用的是有学校相关规定的公共场地和设施设备,因此,团队意识和文明习惯应是体育课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要注重把握好三方面的练习及培养教育:

1、集合练习: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利用集体与分组教学方法,将集合练习反复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求做到快、静、齐,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风范,树立个人行为即团队行为、个人违纪即团队违纪、团队荣誉即大家荣誉的理念,避免松懈散漫现象发生。

2、公共卫生: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设备,避免随地吐痰、乱仍垃圾现象,以保持运动场地、器材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文明友爱:体育运动的竞争性特点难免造成体育课中同学之间发生碰撞,教师除了要及时化解此类矛盾,还要向学生灌输友爱、谦让、宽容、互助等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避免谩骂、斗殴现象发生。

二、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中专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动作,讲明危害性,并教会其矫正方法,督其纠正,避免造成损伤,同时课堂中还要注重二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1、美学教育: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体育美学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学紧密相关,体现了人的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健康美、荣誉美……要及时地把群体的荣誉,同步转化为个体的审美感受,以促进更多的人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2、良好的姿态:教师通过正确的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立姿、坐姿、行姿和各种技术动作要领,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姿态,促进身心健康。

三、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较多,不少伤害事故大多来自学生自身身体状况和不良习惯,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并使更有效掌握运动技能,又要注重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措施保障,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中应结合进行“三爱”教育:

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方法(如摔倒不要用手撑地,应快速抱头团身乘势倒地作),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如闭合性新伤不能揉搓,应高抬患肢、冷敷加压包扎)、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养成运动前对器械设施的检查习惯等,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教师要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及意义,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畏难心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3、爱器材:通过示范和讲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做到有计划地布置、检查、收发器材等,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养成正确使用运动器械的习惯,不逞强、不野蛮,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加强进取意识培养,培养良好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中,少不了有些“困难户”,因受身体状况和心理因素影响,往往在学习中产出心理障碍,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教师除及时掌握这些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自身优势并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通过开展“一记三比”练习,加强运动技术技能及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1、一记:熟记动作要领。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和提问,使学生了解动作过程、掌握动作关键,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习惯。

2、三比:在形成运动知识阶段,比谁的动作学的快;在形成运动技能阶段,比谁的动作质量高;在形成熟练技巧阶段,比谁的动作优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进取意识。

五、加强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水准

体育教学内容多样、直观,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能觉察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心理特征。教师应善于观察、了解掌握学生个性,将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应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在身体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坚持练习。个人具有的勇敢、顽强、果断、机智、诚实、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克服困难、坚毅不拔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对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并起到约束、促进、巩固和发展作用,相反则给不良行为习惯带来市场。因此,体育教学中还应注重二个方面:

1、组织教学的严谨:课堂教学组织的严谨和规范性,其本身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了如指掌、准备充分,课堂常规及要求要逐一落实,坚决反对组织松散、不服从安排、拖拖拉拉等现象。体育课中突发事件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或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使学生分清是非界线,积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2、骨干力量与班风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一个好的班风,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应利用体育骨干和班集体的力量来对每个成员进行帮助教育,通过练习和教学比赛等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启发和教育学生敢于同不良倾向和行为作斗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总之,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培养和训练。室外体育课易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住闪光点,也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此现象,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通过树立榜样、纪律约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要求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行为。决不能轻易放过一次机会。同时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