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早产儿与慢性病患儿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PICC在早产儿与慢性病患儿的应用及护理

李淑勤易敏玲邓丽娟杜少红

李淑勤易敏玲邓丽娟杜少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528244)

【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以下简称PICC)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它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为早产儿与危重症患儿静脉高营养、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提供静脉通道,是治疗早产儿与慢性病患儿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1]。早产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无法从胃肠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存在,常常需要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反复的静脉穿刺有可能引起缺氧、体温不恒定、感染,且血管穿刺受下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不明显、需24h维持液体,而普通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不长、输入静脉高营养液或血管活性药物极易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反复穿刺等侵入性操作造成患儿感染机会增加、哭闹剧烈时易至缺氧、颅内出血等种种不良因素,为患儿顺利治疗及时有效的用药带来很大难度。我院儿科于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成功开展了PICC术4例,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PICC早产儿应用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4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4例均为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慢性病患儿。入院诊断早产儿、RDS、极低出生体重儿3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例。患儿均因病情危重需建立中、长期静脉通道,以利于抢救用药、维持静脉高营养及长期治疗用药。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1例。

1.2方法

1.2.1物品准备PICC穿刺包、2副无菌手套、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5~10ml、10ml注射器一副、3M透明敷贴、5%碘伏。

1.2.2穿刺置管分别于入院后1~5d内行PICC置管术,穿刺前需经家长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选用美国赛力捷公司生产PICC导管,型号1.9Fr,长度40cm。穿刺静脉选用右上肢头静脉1次,左上肢贵要静脉1次,右上肢肘正中静脉2次。穿刺前先体表测量定位,患儿穿刺侧手臂外展90°,从预穿刺点开始,沿静脉行径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肋间长度,量双侧臂围。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

先用酒精脱脂后用碘伏消毒整个肢体,术者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区,再用酒精、碘伏消毒整个肢体,助手戴无菌手套,修剪导管长度(保留12~15cm)、修剪小块纱布2*2cm,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术者再更换手套,扎止血带,穿刺所选静脉,见回血后撤针芯、送入导管鞘,保持患儿头转向穿刺侧,助手用镊子将导管送入静脉所需长度后,退出导入鞘并撕裂,按压穿刺点约5-15min,接肝素帽后用稀释肝素液封管,3M透明敷贴固定。最后进行床边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后即可输入液体。术后记录导管名称、导管型号、实际长度、所穿刺静脉名称、穿刺是否顺利、手术时间、插入深度、外露厘米数、双侧臂围等。

2结果

4例均穿刺成功,送管无阻力,留置期间曾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静脉高营养液应用,无不良反应。拔管后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发生的护理问题为局部肿胀1例。留置时间最长28d,最短11d,平均留置时间19d。

3护理

3.1PICC成功的关键

PICC插管成功关键在于穿刺成功,故提倡肘部血管未被破坏时早期使用PICC导管。

3.2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4例患儿有3例为早产儿,体重小、病情危重,且病情变化快,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突然变化而发生意外。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新生儿抵抗力弱,防御机能差,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极易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感染来源包括术中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和导管感染。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PICC插管:(1)避免紧急插管,穿刺部位无感染灶,穿刺前消毒整个手臂数次,术野先用75%酒精脱脂,保证局部清洁,再用碘伏消毒整个肢体,消毒手法采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2根棉棒消毒,保证彻底杀灭皮肤表面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机会。(2)送管时要缓慢剥脱导管外塑料保护膜,一边剥一边送,穿刺后局部的血迹用生理盐水洗干净,并用碘伏消毒,保证除镊子以外任何物体不接触到导管。(3)术后护理最关键的是换药:穿刺后次日常规换药,第一周每3d更换一次3M敷贴,以后每周更换1次,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更换敷贴时,用碘伏消毒针眼处,不要污染体外导管部分,体外导管“S”弯曲,与圆盘一起覆盖在敷贴下,更换敷料后应注明更换日期,测量双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比较。揭去敷料时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撕,以免将导管拔出。注意每次换药带无菌手套,保证无菌操作。(4)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发现有血液回流时及时更换。肝素帽以外的导管每天更换,更换管道、敷料及推注药液时均应注意无菌操作。(5)应用PICC患儿保证专人护理,床边保护性隔离,每次接触患儿前均需认真洗手消毒。

3.4正确的封管与冲管技术可防止堵管发生

封管时要确保正压封管技术,采用稀释肝素液(5U/ml)1-2ml封管。输注脂肪乳剂时每8h生理盐水2ml脉冲式冲管一次,冲管时转动导管接头处,避免药液沉积,脉冲式冲管可更彻底冲净导管末端个残留药液,避免堵管发生。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保证输液环路的连续性,严防管路的脱开、回血,造成堵管。冲管与封管时禁止使用小于5ml注射器,以免推注压力过高造成导管断裂。每次更换液体后按输液泵“开始”键,确保无血液回流。

3.5术后测量,专人护理

每日测量臂围1次,观察患儿局部有无静脉炎等情况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易发时间在置管后1周内,予油性抗生素外涂预防效果好,本组病例局部无静脉炎等情况发生。

3.6拔管护理

拔管时先消毒针眼周围皮肤,再消毒穿刺点,轻柔缓慢拉出导管,针眼处止住出血后涂以油性抗生素软膏,并贴以密闭式敷料,保留24h以上,同时检查导管完整性,剪去头端2-3cm做培养。

4讨论

PICC置管术是由外周静脉插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技术,为患儿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是我院成功应用于早产儿和危重症患儿救治的有效技术之一。PICC为早产儿、危重症患儿的成功救治开通了循环通路,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为患儿带来的相关缺氧问题、体温问题、感染问题及静脉营养问题,也解决了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治疗与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为早产儿和慢性病患儿的成功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当然,成功的穿刺置管后,更离不开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封管冲管技术、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局部观察、换药技术等等,任何一个细微环节都要考虑周到,确保导管的顺利留置。5例患儿均顺利留置,曾给予静脉高营养液、血管活性药物等应用,密切关注了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良反应,平均留置时间19d。

综上所述,我院PICC由于使用时间较短,病例少,可能有很多远期护理问题未被发现,相信不断提高置管水平,加强PICC术后护理,许多常见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护理手段解决,在今后的使用中将注意观察及改进,以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总之,对PICC的远期护理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楼晓芳,马美方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