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比较研究

燕文斌

燕文斌(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长春130216)

摘要:鉴于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一枝独秀,国内要求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因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国际金融体系;货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01-02

“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利用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将危机转嫁到全球,世界多国纷纷指责美国转嫁危机,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因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在美元贬值影响下损失惨重。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和进出口贸易者纷纷要求加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力度,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为我国在将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而且,还将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必要条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国家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在国际上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或者说执行国际计价手段职能、国际支付手段职能以及国际贮藏手段职能,即国家货币的国际化。理论界通过比较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道路得出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需要满足的五个条件:(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基础雄厚;(2)国际贸易发达,国际储备充足;(3)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4)货币价值稳定,合理,汇率生成机制完善;(5)政治强大成熟,具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2008年我国GDP已经跃居全球第三位,而专家预测今年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我国持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量,对外贸易量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竞争力显著增强,而且,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

当前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的总体路径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周边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二是成为周边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值、结算和流通货币,即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这也是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三是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阶段,也是人民币逐步充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三种国际货币职能的阶段。

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边境贸易、跨境劳务与旅游消费等方面流通,在港澳地区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区域,蒙古和台湾地区也有少量流通。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幅加大,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6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为今后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二、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道路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英镑、美元的国际化道路

英镑成为国际货币是随着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全球殖民统治而逐步确立的。19世纪末,英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大的国家,通过在全球建立殖民地掠夺原材料在英国生产,建立起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英镑的国际化也是在英国全球殖民贸易的背景下完成的。可以说,英镑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初期资本掠夺性积累形成的,是无法复制的经验。

与英镑相比,美元的国际化道路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已经确立了最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位,而受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欧洲在经济、政治上对美国形成了以来。美元国际化的过程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汇率制度安排,即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持这一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元国际化的模式特点可以概括为:依托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地位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1973年牙买加体系后,美元虽然与黄金脱钩失去了继续充当黄金等价物的制度基础,然而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

英镑和美元的国际化道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不可以复制的经验。然而,两国的国际化道发展趋势。

(二)日元的国际化道路

日元的真正国际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日元大量流出日本,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国际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1986年底东京创立了离岸金融市场,日本的金融市场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日元在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国际投资和信贷方面的作用及国际干预方面的作用都全面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定值篮子中,日元的权重也两次被提高,日元的国际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日元的国际化也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日本的长期国际收支巨额顺差,日本的外部经济处于长期失衡状态,日元处于长期的失衡状态,成为国际游资的炒作对象,日元的定价也处于不确定的炒作状态,引发日本严重的资产泡沫,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日元国际化是在开放市场和升值中进行的,其升值时间之长,升值幅度之大在国际货币史中是罕见的;日元受到的巨大的外部压力以及日元国际化的代价,都是其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与众不同之处。

日元的国际化道路给了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第一,国际货币化必须推动金融市场的完善。一个高度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能够为确立国际货币地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外国官方持有该国货币的数量增加,客观上要求该国开放金融市场,为非居民手中的该国货币资金提供一个价值储藏,投资增值的场所。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政府也可以引导市场的建立和资金的流向,适度的干预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经过10多年的金融体系改革,我国金融市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具备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然而,由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人民币计值的金融产品和结算品种缺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短板。第二,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维护币值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定的对内对外价值是货币走出国门,充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日本的经验表明,长期的价值不稳定不但带来国际化道路的挫折,而且损害国内资产价格的稳定,形成投机性浪潮,从而严重损害宏观经济。

(三)欧元的国际化道路

欧元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第一个不依赖单一国家的国际区域货币,欧元的出现反映了全球化、区域化的经济联合趋势,也为国际货币制度安排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欧元的诞生是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而形成的,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即签署了欧洲货币协定,虽然此协定不涉及各国的汇率制度和国际储备货币问题,但实行的跛行货币区却被公认为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端。1972年,欧洲货币开始实行联合浮动,即著名的“蛇形浮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欧洲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转而盯住当时货币价值比较稳定的硬通货德国马克。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开始运转,创设了欧洲货币单位,并在1999年正式创立了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欧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它的成长发展与以往的任何一种国际货币都有着绝对的差异,它源于国际区域经贸合作,是为保证区域内经济、政治利益而进行货币合作的产物,从诞生之日他便直接获得国际货币的角色,这是欧元国际化的最大特征。

欧元的国际化道路也给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第一,区域化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阶段,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首先努力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使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货币。当前,我国与东盟之间存在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合作关系,我国已经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成员国由于在分工中的不同普遍对中国存在贸易顺差,这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有利条件。鉴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主要货币价值的大幅度无序波动,应该适应国内外贸易商的要求,推动周边国家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第二,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同时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也是人民币推向国际化的必经阶段。

三、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一)在适当的时机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中国要全面能动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维护中国自身的国际经济利益,必须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性。只有在人民币可兑换的基础上,中国的汇率机制才是真正的以市场供求调节的汇率机制,才能使中国的汇率政策更为合理、有效。同时,人民币可兑换也是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够为中国继续大量吸引外资流入以及加快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但是,资本项目下的兑换容易带来外部投机资本的冲击,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也容易对宏观经济造成损害。

(二)推动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人民币计价投资品种

发展人民币计值债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第一步,即充当区域贸易结算货币方面,已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值的债券,培育开放式、区域性债券市场,使得人民币具备储备与投资功能;通过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扩大离岸人民币资产类业务的经营范围,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使香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三)尽快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增强境外持有者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如果人民币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回流到中国,那么流出的人民币很有可能大部分是通过非法渠道回流内地,造成地下钱庄和货币走私活跃,这不仅极大的威胁了中国的金融安全,而且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难以将人民币作为主要的区域储备货币。为此,中国政府除了扩大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考虑向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承诺他们不仅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政府债券,还可以用人民币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鲁政委.人民币国际化:历史潮流与政策选择[J].中国金融,2009,(10):38-40.

[2]陆宇莺.人民币国际化途径探析[J].上海金融,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