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分析

黄强

黄强(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中心小学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有关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投入,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学的教学水平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找规律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材;找规律;分析特点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87-01

前言

对小学数学的推理主要体现在合情推理和论证推理这两个方面。而找规律的过程其实就是合情推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推理中,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猜想,进行创新思考。相关教育学者认为,大胆的对事物进行规律的探索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当代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1设计方法的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规律主要是让学生寻找数,形等的变化规律。数学老师要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根据人教版教材,在三、四年级设立单元,通过主题单元的方式对找规律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从而把具有探索规律特点的数学教学当做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等能力的重要载体。还可以在其他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探索过程的高度重视,在数学找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将有关知识穿插进来,以便于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小学教学过程中。

三、四年级属于小学的中年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基础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找规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找规律教学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2找寻物体间排列的规律

人教版三、四年级学生找规律是以单元的形式展开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两种事物间隔排列的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类似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规律。让学生在认识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对某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感受规律的实际应用,从而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状态下两种物体存在的数量关系,由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在此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找出这样的规律,例如:在两种物体间隔排成一排,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两端物体的数量比另一种物体的数量少一。通过让小学生探索上述的规律,从而对“两种物体间隔排成一圈,那么,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相同”做进一步的研究。

3对于搭配现象规律的找寻

人教版的教材对这个环节设计了两个内容。首先让小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两种事物的搭配过程,以便于使学生能够探索出搭配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经历多个事物排列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简单事物排列的规律。在此过程之前,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探索事物简单规律的相关经验,例如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两种事物间隔排列的规律等。尽管小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简单排列和搭配的问题,但是他们缺乏对事物隐含规律的发现,探索,因此本次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较高挑战性的。人教版教材提供的相关线索是,排列实物——让学生用符号来表示对实物进行的思考进度——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实物排列的规律。对本次活动中事物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抽象化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老师让学生对现实情境中事物排列、搭配等规律进行探索,以便于学生能够读事物的排列、搭配方法做出计算,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生活能力。

4对周期现象规律探索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小学生根据物体、图形等的排列规律,对图形、物体的个数进行确定。人教版的教材主要选用了生活中彩灯,彩旗等场景,通过创设兔子跳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老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相关计算。例如在盆花情境中,提问某些学生,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进而让学生探索盆花摆放的规律,循序渐进,调动小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5对框数规律的探索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同时采用平移的方法发现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并能够根据图形的数量、平移的次数,来计算出图形覆盖的次数。找规律教学的重点是“找”,因此老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并根据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对规律探索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积累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排列、搭配的现象进行创新思考,在抽象中找规律,并在比较中对事物的排列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老师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后进行小组讨论,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概括能力,有助于形成小学生反思探索事物规律过程的意识。

6结语

综上所述,找规律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老师和学生要积极创设探索情境,同时加强师生间交流,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探析——以西师版为例[J].宋乃庆,宋运明,李欣莲.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再探——以西师版为例[J].李欣莲,宋运明,张渝.数学教育学报;2014(02).

[3]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数学家园——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第4版特色介绍[J].刘坚,孔企平,张丹.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Z1).

[4]创新进取,严谨求实,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修订情况介绍[J].卢江.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