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建设在水电站管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析信息化建设在水电站管理的应用

何幸勇

广州市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处510000

摘要:水电工程建筑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何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工作岗位的大协同管理,是一个值得工程建设管理者和信息技术人员认真探索的课题。如果能够处理好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关系,真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那么这个管理系统对行业的影响效果将会十分明显。

关键词:水电站;信息化系统;工程管理

我国地域广阔,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中小型水电站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的不断增加提供了重要保障。水电站一般远离城市、乡镇,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水电站的“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提高电站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效率,确保供电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将微机保护、监控、调速、励磁及电站其它控制设备融为一体,实现监控和管理。同时,设置视频图像系统一套,将水电站主要区域和设备的监视图像集中采集到后台计算机上,便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为水电站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直观图像。另外,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基础的电力体制改革又对水电站自动化提出了更新的技术要求。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水电站自动化系统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为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水电站建设时期,建立一套基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管理系统显得尤为必要,网络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完成对单个电厂的现地和远程管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梯级、流域、甚至跨流域的水电站群的远程集中管理。

1水电站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方向

水电站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以较少的投入,快速、有效地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为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效果,晋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规则一般可视为:信息排列由无序向有序的改变、数据组织由单向输入输出向多向受控的改变来促进管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方向转变、管理手段由传统向现化化方向转变。

2信息系统的构成

根据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应用方式的不同,水电工程建设的信息系统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两种。

2.1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来的是无序化的数据,通过数据库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形成有序化的数据,以供用户查询。这样的系统称之为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通过现实的管理体系运转,从数据采集开始,经过数据辨别、筛选、分析、加工、处理,直至最后送至用户决策,数据不仅被有序地组织,还由用户进行控制,这种系统我们称之为信息管理系统。

2.2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区别

上述两种系统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与管理系统结合方式的不同。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结果的数据描述,而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过程的动态反映。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的辅助工具,而信息管理系统就是管理系统本身。从信息技术表达方式上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操作记录来控制数据,讲究数据的增删插检,数据是被逐条输入,信息也是逐条检索,呈现给用户的是一条条记录。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填写或改写一个或若干个单元格来控制数据,讲究数据的控制流程,用户通过权限填写数据文档后,再进行调阅,呈现给用户的是一篇篇数据文档。

3信息管理系统与工程管理

3.1信息管理系统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系统是根据现实中的工程管理流程产生的记录来进行抽象处理,形成一个个样式流程数据。样式流程数据简单地说,就是数据由谁填、何时填、填何处、送给谁、谁接受、谁处理等,是工程管理过程中具体行为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体现的就是数据的组织形态和数据的样式流程控制方式,通过数据的组织形态,能随时把握工程建设的情况。

3.2工程管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

在工程实践中,数据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数据能够流转与控制的系统,来模拟数据的实际流动形式,如发送、收回、退回、转发、转交、结束等,让用户瞬间完成数据的填、报、审等环节的流转,各用户方在数据互动中,就能体会到工作的便利。

通过数据的流转,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数据组织起来。如果数据能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由多人按工作流程顺序在系统规定的权限内,共同完成填写,就能起到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我们将工程管理过程中采集的数据经过怎样的信息化处理,使数据间的关系按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来组织,其内部数据关系按事物的内在联系设计,从而保证数据在不同用户手中传递与处理,并受到监控,起到协同工作的效果。在这里我们引进了一个新信息化技术,信息扁平化。

4信息扁平化

4.1信息扁平化的概念与优点

所谓的信息扁平化,就是用户不用经过很多的组织层次就可取得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分散式的,这样用户既能了解其他用户职能信息、层次信息,也能了解全局信息。用户可能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信息管理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开放性的、多层次的、交互式的,故能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共享性、协同性和可靠性。

4.2信息扁平化影响

管理系统的信息扁平化好处在于数据流动快、信息交流量大、透明度高、易受控制,给管理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

(1)不同的用户,控制不同的数据,这样就做到了职责与权力相匹配,避免了管理盲区与管理冲突的产生。只有数据文档传到当前用户手中,该用户才能进行处理,在数据文档的不同单元格内,只有被赋了权限的位置才能让用户填写或修改。由于数据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极大地规范了管理人员的行为,客观上抑制了数据填写人员的随意性。

(2)数据在每个用户手中,可以瞬间送到一个或多个用户手中处理,极快地完成了数据流转。通过流程图,我们就能够知道数据文档停在谁手中,就可以督办催办,提高工作效率。

(3)改变单项传递的工作方式,实现协同工作。一个用户发起一个数据文档,然后这个数据文档流经不同的用户手中,再由不同的用户各自进行处理,起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

(4)数据可追溯。通过系统可以看到数据是由何人何时办理的,其所附的支撑性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是否能经得起检验。

这一切均存放于系统当中,只要有权限,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调阅。

5结语

信息化系统建成后,水电站信息中心对电站的日常及历史资料、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并保存。Web综合查询系统具有客户端应用方便、可扩展系统性强和跨平台应用的优点。如服务器增加一个远程接入设备后,外界用户可像访问互联网资源一样拔号连接访问该系统。水电站局域网可通过载波、微波或光纤通道与上级部门,如电力调度中心、三防指挥中心连接,使其与上级部门的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就能非常方便地查询该水电站的相关资料,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也提高了水电站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今后水利电力系统更全面地使用计算机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彬.工程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

[2]刘强.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

[3]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1).

[4]丰景春,周阳.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水利信息化推进博弈模型[J].水利经济,2008,(1).

[5]贾晓霞.浅谈数字化监控技术在某水电站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9(05):79一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