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银行业转型研究与借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香港银行业转型研究与借鉴

杨欢①,唐文彬②

杨欢①;唐文彬②(①重庆川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401121;②西安财经学院,西安710061)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变化及转型特点的分析,总结香港银行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对内地银行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香港;银行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44-02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银行业经营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外来因素和香港本地因素。外来因素主要包括: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利率的变化特别是利率下降的变化以及大型银行之间的合并重组等。香港本地因素主要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物价下降、市场需求疲软以及经济通缩等,这些因素导致香港的企业及居民经济状况恶化,负资产业主的数量不断增多,使得香港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出现困难。

金融危机对于香港银行业的最大影响之一便是息差缩窄,促使银行从传统存贷款业务,更多的转向零售业务、资产管理、收费服务等中间业务领域。除了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疲软以外,1998年以后香港金管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比如撤销《利率规则》以及放宽对境外银行实施的“一家分行”政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香港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削弱了银行设定贷款与存款息差的能力。比如虽然按照最优惠利率与3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差距来计算,贷款息差略有增加,由1996年的大约3%增加至2003年超过3.3%,但是按揭贷款的息差却大幅收窄,由亚洲金融危机前三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高300基点,收窄至2003年初的不足100基点。①

2香港银行业转型的特点分析

2.1由规模扩张向盈利能力增长转型1997年前香港银行业在规模上经历了快速扩张,存贷款和总资产始终稳步增长。此后5年,香港银行业除存款增长22.4%外,本地贷款共收缩17.8%;海外贷款和总资产更是持续收缩,认可机构数目共减少137家。目前香港银行业发展已不是以规模扩张为主,而是转向盈利能力的提高。在银行大幅增加电子设备投入和香港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过程中,成本收益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在资产质量方面,虽然经历了楼市和股市的持续调整但银行业仍然较好地控制了风险。

2.2由本土化向地域性和全球化转型由于香港市场狭窄,容量有限,银行业如果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就需要走出香港市场,在香港以外的地区发展,逐步的实现地区化乃至全球化经营,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多的机会。香港回归前夕,大批港人纷纷将银行资产及账户转移海外。汇丰银行便追随客户的流向,提出了国际化与零售银行的战略转型。通过在美欧地区的多宗并购,汇丰搭建了香港、美洲、欧洲的“三角框架”。据统计,汇丰银行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在亚、美、欧三地的业务量基本上各占30%,,成为国际顶级大银行。一般来说,这些全球性的大银行,都是将在全世界都最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用到香港这个市场,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信贷、基金、保险资金、信用卡和现金等业务与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地方的不同客观条件,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用到香港这个市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种适合香港的经营和管理方式。除此之外,汇丰银行以资产阶级对金钱和商机的敏感把握,将触手伸向了内地市场,由于欧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走向下坡路,经济活力不足,而中国内地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兴时期,资本需求极为旺盛。所以汇丰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内地金融市场,通过入股内地银行、开设分行、发展网上银行等方式,赚足了利润。

2.3由分散化竞争逐步向大银行垄断性竞争转型市场越兴旺,商机越多,越接近“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越具有活力,反之市场越消沉,机会越少,垄断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经济越缺乏活力。香港的金融市场同样如此。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香港的大小银行很多,大家都有机会生存和发展,呈现出分散化竞争的局面。98金融风暴之后,再加上楼市下滑、失业率及破产数字居高不下,绝大部分的中小银行不是破产,就是被兼并收购和重组,垄断的特征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经济明显缺乏活力。现在,香港金融市场有20多家银行,其中汇丰、中银香港、恒生、渣打占据近60%的存款市场份额,其余20多家占据40%的存款市场份额。目前在港银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银行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汇丰、花旗、渣打、星展等银行,依托国际化优势,形成自身稳固的客户结构和特色产品;另一类是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在港银行业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有一类是恒生、东亚银行等,既在香港有稳固基础、又能积极拓展中国内地业务,为其在香港的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本地银行。这三类银行都有自身非常独特的优势,相互竞争,但难以互相替代,能够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垄断竞争态势。

3香港银行业经营转型的经验与启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全面进行。总结香港银行业转型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比基本都在60%以上,过高比例的风险资产,既消耗了大量资本,又积聚了较高的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当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逐步降低一般性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在一般性贷款中,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在对公贷款中,逐步提高贸易融资比重。

3.2进一步优化收入利润结构注重业务结构调整,着力于减少利息收入比重,大力提升非利息收入及利润比重,分散业务盈利来源,大力加强如财富管理及财资业务等非利息业务的投入。同时,对于利息收入业务,也应该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要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避免业务过度地集中于某一贷款类别或某一类客户,注重分散风险。

加快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积极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如何做好这种转型?①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如何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了解、获取、满足客户需求成为管理的核心。香港主要银行近年在CRM的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及资金,目前已进入全面应用的阶段,如恒生银行应用客户财务周期的概念提供针对儿童、青年、退休人士以至男女不同组别的产品及服务。在香港银行业,客户分层被广泛的应用在客户管理中,银行积极设计客户分层的商业模式,按照客户的不同,建立分层的特殊的业务模型,如对于大众化的客户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高效的渠道(如ATM、网上银行等)来降低成本,通过交叉销售来增加收益;对于富裕客户,通过深化客户管理,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理财方案和财务顾问。②注重销售管理。提高对市场的规划和分析,增加销售能力,提高市场开拓效率。营销能力的提升使银行在目标客户基础上增加成功销售的机会。产品设计和定价市场也日益成熟,注重从现有的客户身上挖掘价值,掌握和培养目标客户的需求,通过财富管理,把存款人转换为投资人。③注重营运效率的提高。在对客户服务自动化的同时,香港银行业也积极地进行流程优化,后勤操作集中及转移。通过提高支持部门的营运效率、发挥CALLCENTER的效能以及IT的合理利用来减少成本。后勤集中由低技术、劳动力密集的业务转向如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增加后勤中心的规模经济效益,逐步走向同一时间服务多地域的层次,进一步降低边际经营成本,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

作为最核心的金融业态,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香港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历史悠久的香港银行已经在过去十年间,完成了从简单的存贷款业务到全方位的资金融通和理财业务的成功转型。香港银行业十年的多元化与国际化转轨之路,正是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前景写照。我国商业银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面临“贷款疲软、利差收窄、风险加大”的困难局面。面对经济金融运行态势的新变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加快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才能在变数日益加大的经济环境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总结香港银行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对于内地银行业目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注释:①香港的按揭贷款主要是参考最优惠利率定价的浮息贷款。按揭利率由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最优惠利率加125基点,下降至2003年2月的最优惠利率减250基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