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中医辩证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疗效观察

赵亮

湘潭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11200

【摘要】目的:在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疗效。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入组我院56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5%、治疗后雌性激素指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雌性激素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妇科内分泌失调;中医辨证治疗;疗效

临床常见疾病中包括妇科内分泌失调,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剧增态势,包括面部黄褐斑、乳房肿块、免疫系统疾病、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等[1],需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西药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效果不够理想。本文选取56例患者,对“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这一课题进行了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知情同意,均经过了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8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6岁至35岁,中位年龄29.6岁,病程2年至9年,中位病程4.3年;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岁至36岁,中位年龄29.8岁,病程3年至8年,中位病程4.4年。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可对比,P>0.05。

1.2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治疗:月经第5d起,指导患者口服克罗米芬,每天用药剂量是50~100mg,连续用药5d,在月经周期第10d至第14d,卵泡直径>18mm时,给予患者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天用药剂量是5000U至10000U。

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月经周期特点进行分期,采取对症治疗方案。(1)月经前期:遵循温养肝肾治疗原则,方中包括淫羊藿、仙茅各15g,菟丝子20g,白芍、当归、鸡血藤、巴戟天、枸杞子、柴胡、女贞子各10g,服药时机是月经后第1d至6d,每天分早晚服用,共计1剂。(2)月经初期:遵循活血调经、滋阴养血治疗原则,方中包括益母草30g,熟地黄20g,鸡血藤15g,赤芍、香附、牛膝、柴胡各10g,服药时机是月经周期第1d至3d,每天分早晚服用,共计1剂。(3)月经间期:遵循疏肝补肾治疗原则,方中包括淫羊藿、菟丝子、紫石英各20g,枸杞子、续断、仙茅各15g,当归、柴胡、覆盆子、女贞子、蛇床子各10g,服药时机是月经周期第4d至6d,每天分早晚服用,共计1剂。(4)月经后期:遵循补肾养血治疗原则,方中包括山楂30g,山药、熟地黄各20g,菟丝子12g,女贞子15g,当归、山茱萸、覆盆子、五味子、紫河车各10g,服药时机是月经周期第7d起,每天分早晚服用,共计1剂,持续服药4~5d。

1.3效果分析[2]

治疗后2年内,受孕或者分娩,判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出现排卵,判定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

分别测定治疗前末次月经第2~3d雌性激素指标、治疗后末次月经第2~3d指标。

1.4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雌性激素指标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雌性激素指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讨论

内分泌系统属于调节系统,可对机体生理代谢循环、生长发育进行合理调节,组成部分是全身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维持机体环境稳定的手段是分泌激素,正常情况下,女性人体内分泌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3],若遭到破坏,可诱发妇科内分泌失调,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妇科内分泌失调临床表现是乳房肿块、月经不调、面部黄褐斑、子宫肌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需为患者及时提供对症治疗。

分析得出,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影响,妇科内分泌失调发病人群逐年增加,西医治疗本病患者时,遵循内分泌调节原则,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实施激素分泌的相应调节[4],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临床上提出了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确切。

中医学将妇科内分泌失调归属于“肝躁”范畴,治疗原则是滋阴养血及活血调经,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实现辨证施治,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分析得出,妇科内分泌失调与神经系统存在紧密关联,内分泌系统可对患者体内激素分泌稳定性起到良好维持作用,可确保患者体内平衡,可影响患者生殖行为,因此,需有效调节患者内分泌系统。分析得出,内分泌失调的主要原因如下:(1)年龄。年龄增大可导致女性体内肾气衰弱并打破患者身体平衡[5],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2)情绪。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患者可急剧下降精神状态,可出现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急躁等,可导致患者体内气血不畅并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劳伤脾土、外感六邪。临床上针对患者制定了针对性治疗方案,需要为患者提供饮食调理,确保饮食方式制定合理,为患者提供运动调理及早晚运动,可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循环明显改善,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机能[6],同时,需为患者提供睡眠干预及心理疏导。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雌性激素指标均明显更优。临床实践得出,在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存在可行性。

综上,在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雌性激素指标,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可对中医辨证治疗进行进一步探讨,可实施大样本实验,可增加样本选取数量,可延长患者选取时间,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庹明玉,王随郧.中医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0):91-91.

[2]沈文波.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8).

[3]曲艳妮,曲奕颖.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73-73.

[4]熊华,向娟.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体会[J].家庭医药,2016(12).

[5]赵桂香.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7(3).

[6]卢大群.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