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冯建中

冯建中(山东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检验科274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静脉血分别在25℃检测血常规、37℃温育15min后稀释1:2条件下下检测血常规,分析总结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结果: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液在25℃常温下进行检测所得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37℃下温育15min并稀释后进行检测所得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冷凝集素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常规检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一般采取温育对策减少误差。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常规检查影响因素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13-01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在体外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0℃~4℃,在31℃~32℃以上的温度抗体与红细胞抗原发生完全可逆的分解,症状迅速消失[2]。本综合征可以是特发性的或继发于淋巴组织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支原体属肺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现将我院收治的10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在55~70岁之间,平均(59.2±2.8)岁。10例患者在冷环境中表现为不同轻重程度的耳郭、鼻尖、手指足趾发绀,加温后即消失,其中8例具有贫血及黄疸表现。另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一般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使用EDTA-K2抗凝管采取患者及对照组体检者静脉血2ml,及时混匀,在25℃下、37℃温育15min后稀释1:2下使用Sysmex-2100自动血液分析仪、EPK稀释液配套试剂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检测结果。并分别制作血涂片,在瑞氏染色后进行显微镜镜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液在25℃常温下进行检测所得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37℃下温育15min并稀释后进行检测所得的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种条件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例数白细胞(*109/L)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

冷凝集素综合征25℃下107.0±1.1▲2.1±0.2▲127.2±6.2▲◎380±12▲◎

冷凝集素综合征37℃温育后稀释105.2±0.23.9±0.5126.5±5.6▲355±19▲

正常对照组105.1±0.34.1±0.2402.5±0.5350±22

注: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37℃文娱后稀释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寒冷环境下出现耳郭、鼻尖、手足发绀,加温后逆转。静脉抽血时出现红细胞自凝现象[3]。治疗冷凝集素综合征可靠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保暖。寒冷季节在室外劳动或活动时,要注意多穿衣服,戴手套、穿棉鞋、戴耳套、口罩等。苯丁酸氮芥及环磷酰胺能使部分病人的血清IgM降低,病情减轻[4]。临床治疗以抗炎、糖皮质激素应用、保暖为主,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解释和沟通,稳定其紧张、焦虑情绪;②采血护理:采血前告诉患者注意盖被保持肢体暖和,保持室内环境温度在30℃以上,注意进食热食,禁冷食,避免冷刺激。输液时在不影响药效情况下将药液预热或浸泡加温至37℃左右,严格无菌前提下进行穿刺输液。③预防感染: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床单被褥蒸汽感觉,注意清洁饮食,护理操作要严格无菌,谨防发生感染;④静脉置管的护理:静脉置管要严格无菌操作、碘伏消毒,按规定护理导管,谨防导管脱落、扭曲。目前,临床检测中为应对冷凝集素对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包括:①抽血即刻手工稀释,显微镜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②抽血后37℃温浴,保温即刻上机检测,检测后立即涂片观察是否出现凝集;③1500转/min,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上机检测,检测后涂片观察是否出现凝集[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5℃室温下检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液各参数与正常值偏离较大,采取37℃温育15min后稀释的应对方案对冷凝集素患者血液检测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检测结果纠正有效。所以说,温度、浓度直接影响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常规检测结果,检验中采取温育和稀释的对策能有效纠正偏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宝旗,张庆.冷凝集素对2例血常规检测多项参数干扰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5):2109-2110.

[2]王毅,刘正宇,罗世柏,等.冷凝集素综合征并发鼻中隔炎性肉芽肿误诊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297.

[3]洪玲珍.室温下冷凝集素干扰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47.

[4]张烨,朱冬红,翁小明.2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10):802-803.

[5]尤丽丽,孟彦苓.1例冷凝集素综合症病员的救治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4B):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