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公司化模式探讨

/ 2

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公司化模式探讨

李子成,孙永辉

——以裕仁经济合作社为例

李子成,孙永辉(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公司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减弱农民对土地过渡依赖和存在农业公司组建初期成本高、人才匮乏等困境。可借鉴裕仁经济合作社的经验,通过集中土地、发行企业债券、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等途径发展公司化农业。

关键词:西南农村;农业公司化;模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16-02

我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市四个省市。四川和重庆市西部相对较发达,而云南和贵州则欠发达一些。无论是较发还是欠发达的西南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在这些地广人稀、山高丘陵多、地块小上层薄、耕地坡度多为20度左右的农村,使用机械化耕作不易,推广先进技术也难,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更难。要使这些地区的农业,由传统的马驮牛耕模式向机械化、高产化、规模化、产业化、环境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可通过公司化来实现。

一、裕仁经济合作社介绍和经验总结

裕仁经济合作社是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牌坊村的一个种植柑橘的股份制公司。该公司股东、股民全为当地农户。

(一)成立背景

裕仁经济合作社所处的李市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镇的劳务输出量不断增大,2008年末,全镇44345人的从业人员中,有32543人外出务工,劳务输出率高达73.4%。劳动力大量外流,致使该镇许多耕地出现弃耕和荒耕。2002年,在重庆市政府提出鼓励农户发展晚熟柑橘的号召下,产生了重庆市恒河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柑橘种植大户和种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定,由这些柑橘种植户、企业负责种植和管理柑橘,恒河果业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柑橘苗、技术和负责收购柑橘。在此背景下,裕仁经济合作社开始组建。

(二)组建历程

2003年初,由江津区柑橘产业办公室、农业局、农综办、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恒河果业有限公司和李市镇政府的相关人员组织成立了“江津市李市镇牌坊柑桔专业合作社”领导和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对裕仁经济合作社种植柑橘的意义、前景、收益等方面向村民做了大量宣传和动员工作。在取得村民普遍认同下,指导小组协同热情很高的农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成立了合作组织。2003年底,合作社社员343人,带动农户472户,经营项目为柑橘种植、生产和销售,注册资金3.2万元。2004年,规模接近1000亩。2005年初,合作社对入社农户提供的土地和地面作物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合作社进行了彻底改造。同年11月,完全按照公司法成立了重庆市仁伟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股东大会。2008年,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公司再次更名为裕仁经济合作社,组织形式不变。

(三)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

裕仁经济合作社原始股金,一部分为土地经营权评估折算资金,即入社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折算资金。合作社园区内308.96亩土地经营权从2004年起至2008年止,折合股金为190.67万元;地上11612株柑桔苗木价值为10.73万元,估价总额为201.4万元。另一部分为农户现金入股,每户出资现金200元。

果园的管理办法采用专业管理队和承包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专业队队员有股东推选,队员与企业按公司目标和生长目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分片包干,责任到个人,以生长目标定奖惩和调控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专业管理队依照公司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并统一技术、统一治虫、统一施肥、统一除草、统一冬季清园、统一采摘交果。临时工必须在企业授权下与专业管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实施股东优先、合同约束和动态用人的办法。公司领导成员工资由股东大会讨论决定。财务账目按季度向股东大会公布,自觉接受股东监督。

(四)骄人业绩和模式总结

当前裕仁经济合作社,占地1100多亩的柑橘长势喜人,是李市镇乃至江津区成长、管理最好的果园。当前果树上挂满了果实,尽管刚进入挂果期,但预计2010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产量也将逐年增加,预计产量增长期可延长至2013以后。柑橘收益期比较长,可达数十年。当前未入股农户,看到收获美景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

二、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公司化前景和困境

(一)传统农业公司化前景

一是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规模农业实现规模经济。发展规模农业首要是土地集中。土地集中最好的方式有企业完成。通过公司把零星分散的土地连成片、组成园,如裕仁经济合作社采用股份公司制整合了1100亩土地建设成了影响巨大的柑橘种植基地。由公司把土地集中起来或者把土地集中起来由公司发展农业都有利于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一个大型农业种植公司往往可培育成当地的一个产业,甚至是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二是有利于先进技术推广和使用。当一种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公司高层认同后,如果存在员工知志、技能欠缺等问题时,企业往往有能力和有办法迅速解决。企业的这种规模优势是单一农户无法比拟的。三是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公司式农业发展模式较松散的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协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有更加清晰的权责利划分界限,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如裕仁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采用的是雇佣制,领取的是绩效工资。这种公司式农业发展模式无疑能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减弱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农民要么把土地入股到公司里,如裕仁经济合作社,要么把土地出租给公司,这不仅可以得到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固定收入还可以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农业劳动产出率和附加值都将越来越低,农业耕作者的劳动收入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下降趋势。这样通过农业公司化发展可减少农民对土地的过渡依赖性和增加其收入。五是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现在的不少农业对工业造化学药品依赖度越来越高,污染点愈来愈多,土地净化能力越来越差。农业污染有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转换趋势不断扩大。当前最大的污染源已由城市转向农村,有工业转向农业。如果农业实现了规模化,农业污染也就易于控制,也便于管理和量化检查。六是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产出率。通过农业公司化可以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也只有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投资才有效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所证明的“除非农民有机会得到刺激去改造其先辈的传统农业,否则对农业的投资就是无利的”。通过发展公司化农业能很好的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也就能很好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传统农业公司化困境

尽管农业公司化有以上诸多利处,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难题。一是是农业公司初期组建成本高。如裕仁经济合作社组建初期,无论是改变农民的观念还是筹措资金和寻找技术支持,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该合作社难以发展得这么好。二是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热情低,土地集中阻力大。农民也是理性人,且多为风险规避者。他们担忧丧失土地使用权会丧失经济来源和生活依赖。另外,农民乡土观念狭隘,政府诚信和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法律知志欠缺、责任意志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对一些敏感问题解释力度不够,解释不清楚。三是农村人才匮乏。采用现代公司制模式发展农业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劳动者素质不高和管理人才缺乏。四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认志不到位。在我国,政府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助力器,但对公司化发展模式认志不够。“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虽提出已久,但不少地方政府把公司仅仅定位为外来公司,很少有人看好和重视培育当地企业。这种观念需要改变,资金永远是嫌贫爱富,越是欠发达、企业越少甚至没有的地区越难以引进企业,越需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带动能力培育当地企业成立、成长。

三、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公司化发展途径

在我国西南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在难以甚至无法引进外地企业情况下,改造传统农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育当地企业发展现代农业。

(一)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为农业公司化创造条件

一是创新土地流转办法。可借鉴裕仁经济合作社的办法通过入股的形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由政府采用“农户—政府—企业”的集中模式,直接参与其中加速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二是政府间接鼓励农户加快流转速度。可给予农业大户更多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农田水利建设优先考虑农业大户;增加农业大户无息、低息贷款数额等措施,鼓励和扶持当地农业大户直接转变成农场主或农业企业家。三是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建设农民集中安居点,通过集中农户居住加速土地集中速度。

(二)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为农业公司化提供智力支持

劳动力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是农业企业良好发展的根本。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应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西南地区农村乡镇基本都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对农民的培训可依托农业服务中心这个与农民接触频繁、技术实力强的有利平台,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同时,应不断加强农业服务中心员工业务素质培训和提高其服务意志。

(三)拓宽资金来源,为农业公司化提供持续动力

当前我国已对农业种植户进行了种植补贴,这是很好的惠农、支农政策,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这类补贴中,应增加补贴范围,给予特色农业种植户和农业公司更多种植补助,尤其是种植前景可观的特色经济作物。另外,可考虑允许农业公司发行企业债券,以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因为农业生产尤其是像种植柑橘这样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需要持续追加的资本比较多,所以拓宽资金来源是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公司化发展和保有一个安定和谐的农村。应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除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外,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农业公司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有了社会保障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就没了,农业公司发展道路也就平坦了。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