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一物理的内容特点,实施高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把握高一物理的内容特点,实施高效教学

李红霞

李红霞

(河南襄城实验高中,河南襄城452670)

摘要:在高一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面临一种过渡期难以避免的困惑,这就需要物理老师能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对学生在心理和学习实践两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过渡;衔接;兴趣;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99-01

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而言,其内容在深度、广度上都要比初中物理有所增加。好多学生在高一阶段就明确地表现出重文轻理的思想,往往就是因为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学起来使他们感到困难,因此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一年级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的重要性,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是一个高中物理老师,在多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刚刚步入高一的新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往往都有很多的困惑,这一点我从高一物理内容的自身特点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找到了原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困难,针对教学内容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积极采取一些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培养,我们就不难取得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

我在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特别在高一物理的教学方面有许多深切的认识,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处理高一物理和初中物理的衔接,以及如何针对高一物理的内容特点实施高效地教学。不到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的内容特点,搞好过渡与衔接

初中物理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如何能够完美地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学习,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

1.吃透教材,把握好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共通相连的内容

高一物理第一章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无论是动力学、热学还是电磁学,许多时候都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但是受力分析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研究对象的确定、力的产生、力的方向的确定等,不但抽象,而且难度大;第二章出现了抽象的物理模型---质点以及与极限知识相关的即时速度;第三章的牛顿定律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又与他们“力产生运动”的前物理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第四章的曲线运动涉及到了抽象的切向、法向加速度;接下来的几章如行星的运动、机械能等带来的困难更是明显。所以,学生一进入高中,就遇到了一个与其现有思维能力还不十分相称的大门槛,所以感到难学也是必然的。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物理知识的要求与学生当时的数学知识不相匹配。如讲力的分解时,有些学生的三角函数知识还不够熟练;讲即时速度时,学生还没有极限的概念;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应付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组的能力还欠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一学生已学习过两年物理知识,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力的图示等,而有的知识对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等概念,用新知识来调整、替代原有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走弯路”。

2.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应当指出,循序渐进并非裹足不前,循序渐进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和认识规律,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注重实验,以直观性来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规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除课本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中间提一个锁来演示;讲“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用一根粉笔头演示;讲“圆周运动”时可以用易拉罐和一条细绳自制“水流星”等等。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不论学习物理还是将来从事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针对物理学科抽象难懂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2.注重挖掘教学素材,活跃课堂气氛。如结合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有关知识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

3.教师要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另外,注重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是搞好物理学习的关键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以上诸方面的能力时,那么他就能灵活自如地处理好物理课本中的一些疑点和难点,为高二和高三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祥友.《新高一物理教学过渡期的成因及对策》《教学实践与研究》2007.6

[2]饶望.《高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反思》《中外教育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