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分析

汪佳俊

汪佳俊

旌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安徽宣城242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质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质监的快车道。但是,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步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积淀了诸多影响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因此,对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与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对于建设工程的质量有了更严格的考量和监督。这主要是由于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对于整个工程建筑来讲非常的重要,不仅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更加关系到使用过程中居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为此,文章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方面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因素

(一)质量管理意识方面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无形的因素一直影响着质量管理的质量,这种无形的因素就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管理意识。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意识非常的重要。很多的施工企业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只是看中当下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导致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形成一种严格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意识,这样的情况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可以说是形同虚设,没有有效的管理意识,就不能够有效地落实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工作内容,很容易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数据,影响工程的质量,这样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工程行业是一种发展阻碍。

(二)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方面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意识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是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是否有一套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如果没有一套针对建筑工程自身的质量管理机制就会导致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没有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质量管理工作会对工程建设的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很难从宏观的角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控制,很难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建筑行业的要求。更严重的是,很多的建筑工程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作业,没有按照相关的质量施工规程进行施工,这样的施工质量在质量验收的过程中很难通过,往往是返工的命运,这样既造成了施工工期的延误,还会对施工成本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

上述的两个影响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因素,直接的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两点,首先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的质量。其次是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国个别的施工单位为了简单地追求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素质问题上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要求进行,其次为了向前追赶工期,建筑单位在施工用人的环节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现场很多的施工人员在施工素质上会出现很多的层次,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很少有施工单位聘请专业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大多数时候都是采用兼顾的形式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将施工管理工作当做一项副业来开展工作,这样不负责任的质量管理方式非常容易出现施工质量事故,给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2]。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对内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该方面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优化机制,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将监督科室按工作目标进行分工,即分为主体监督科、装修监督科、商品混凝土监督科、检测监督科和监督督察科。各监督科对分管工程进行巡回监督,督察科对所有工程进行巡回监督。不定期地对各科所监工程进行调整,使每一个工程都将接受质监站人员的监督管理,使质监站的每一位监督人员尽可能多地覆盖监督工程。第二,坚持集体执法检查。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规定必须是三人小组集体行动,不得单人到工地进行执法检查。这样有利于公正执法,业务知识互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行工程验收内部运行卡制。运行卡内容包括监督科室意见、监督档案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得分情况、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站领导的结论。验收严格按承诺时间进行,并且强调验收人员在现场提出结论性意见。第四,监督检查情况的定性、定量评定。每一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都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提出发现的问题,按不同的问题分别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用分数进行量化打分。工程主体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用日常监督分数来评价工程质量。第五,监督工作的量化考核。对各科的监督工作进行月量化考核,使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廉政、质量投诉、日常监督、监督到位、监督频率、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及领导抽查情况等。第六,实行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谁主管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现用户质量投诉,由谁负责处理解决,并根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情节的轻重,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教育或追究其监督责任。第七,周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可定时召开站务会,各科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本周的工作计划。站领导通报质量验收情况,强调日常监督检查应注意的事项。第八,建立质量监督工作内部通报制度。每周将各监督科发现并解决的问题,监督督察科发现的质量问题,质量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工程停、复工情况等,用“工程质量信息”进行内部通报。

(二)对外应严格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首先,质量监督的动态管理。将过去对施工“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改为不定时、不告知的日常质量巡回监督。加大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随机抽查,实行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质量监督的威慑力。其次,质量监督管理的分级化。配合取消质量“控制点”,对所监督的工程实行分级化管理。每一监督科室将所监督的工程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对好的工程进行表扬或召开不同范围的质量观摩现场会;对差的工程加大监督检查频率,召开工地质量分析现场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好的工程。监督督察科对所监工程的单位领导进行督导,要求施工单位的总公司领导查看质量现场并到质监站交换意见,或质监站用文字材料寄总公司领导。最后,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交底。第一次到工地现场主要是告知参建各方质监站的有关要求,包括站制定的文件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质量月报、隐蔽工程施工时间的通知、日常监督检查的方式、验收的时间和程序等。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企业要想其质量监督管理效率能够不断提高,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任春峰.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探讨[J].工程质量,2015,9.

[2]姚焕昌.加大质量监督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J].山西水利,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