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吴文霞

(宜兴市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江苏宜兴214200)

【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下肢骨折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18例)仅采用常规护理,而对照组(11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护理后,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低,且满意度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病患的深静脉血栓的生成,促进病患的有效康复,缓解了医患关系,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202-02

深静脉血栓的生成严重影响了病患的身体健康,能够引发致病性的肺栓塞等症状,是一种对病患造成生命威胁的并发症[1]。一般病患在骨折术后较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因此,在术后医护人员应更加提高对病患护理的水平和质量,以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此外,责任制护理可以较好的预防病患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本文主要研究了责任制护理对下肢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下肢骨折病患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都符合诊断,都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都没有较严重的肝肾功能缺失,且都没有精神类疾病和听力障碍。其中观察组(118例)病患的性别,年龄,平均年龄,以及致伤原因分别为男(68例),女(40例),15~77岁,(40.8±5.6)岁,股骨干骨折(55例),胫腓骨骨折(33例)以及股骨颈骨折(30例);对照组(118例)病患的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发病时长,以及平均时长分别为男(62例),女(53例),16~78岁,(41.3±5.7)岁,股骨干骨折(68例),胫腓骨骨折(26例)以及股骨颈骨折(24例)。两组病患的资料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给病患实施责任制护理[3],主要内容有:(1)部门领导制定有关护理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生成的规范化方案,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任命护士长为组长,把责任分配到小组,再由小组分配给各个成员护士,每月定期组织一次培训。在给病患做完全面性评估后,再进行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护理,在病患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其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服务。(2)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病患的创口有没有肿胀,疼痛的现象,并对其上下肢长度进行测量。若病患在手术节后6天左右肿胀没有显著的变化,且疼痛变得更严重,则应立刻报给相关医生并及时处理。如果病患有产生深静脉血栓的趋势,则应立刻进行判定,做好预防措施。(3)医护人员要给病患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给病患讲解以往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成功案例,提高病患的信心,缓解病患焦虑的心情。尤其是重症病患,医护人员应在围术期增加病患的心理教育,给病患提供真诚的激励和指引,让病患能够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4)给病患进行相关的饮食护理。在围术期的病患禁止食用盐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多食用一些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病患应每天进行合理的饮水,饮水量要大于2L以上,从而能够减少血液的黏稠度。此外,对于抽烟的病患,医护人员应有耐心的帮助病患戒烟,从而防止静脉收缩和血液粘稠度的提高。(5)医护人员应对病患的体位进行指导和护理。处于围手术期的病患应维持患肢在25至30度之间,并在小腿的下方安放一个软垫,以避免病患的小腿动静脉受压。此外,医护人员应每隔两小时帮助病患翻动身体。(6)病患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给病患的运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在手术后,医护人员监督病患做股四头等长收缩运动,当病患身体状况好转时,让其做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屈伸锻炼,适当的增加病患的训练量。在病患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其离床锻炼。(7)在病患出院之前进行培训,让病患每天肢体活动5h左右,维持室内温度,若有下肢肿胀病患,让其穿弹力袜。

1.3评定标准

(1)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2)在病患出院前一天对病患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有不满意(小于60分),满意(60至80分),以及非常满意(大于80分)三个选项,且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软件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患的满意度

经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95%)的满意率较对照组高(75%),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责任制护理是始终以病患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制定关于每个病患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针对性护理。该护理模式主要的优点在于余户人员能够对病患的身体状况,心理以及生活环境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缓解了医护人员和病患的关系,加强了病患对抗病魔的信心,让其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4]。责任制护理要求相关医护人员改变护理观念,注重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水平,加强对责任制护理的理解,给予病患提供更好的护理。在本文中,经过责任制护理的病患深静脉血栓生成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病患可较好的降低深静脉血栓产生率,改善医患关系,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潘丽然,陆美花.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4(24):194-196.

[2]罗平.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146-148.

[3]邓雪宁,雷淑华.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6,35(3):235-237.

[4]魏桂菊,曾妙弟,魏秋玲,等.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7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