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株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259株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探讨

周坚张亚衡

周坚张亚衡(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湖北罗田438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024-02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真菌培养标本,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59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148株(57.1%),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18.9%),热带假丝酵母菌45株(17.4%);菌分离率居前位的科室中以内科(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和骨外科为主;痰液标本真菌检出率最高,为69.5%;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好,敏感率分别是85.0%~100.0%和90.0%~100.0%。结论临床标本中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有所上升,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真菌真菌感染耐药性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放疗等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所引起的临床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引起国内外真菌学界的重视。开展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预防院内真菌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为此我们用酵母样真菌检测卡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检出真菌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作回顾性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包括痰液、尿液、穿刺液、分泌物、脓液、冲洗液等。

1.2男女比例与年龄分布2646份标本中检出有真菌259份,占9.8%,占医院感染第三位。年龄16~89岁,其中男性148份(57.1%),女性111份(42.9%);青年14人(5.4%)、中年92人(35.5%)、老年153人(59.1%)。

1.3材料酵母样真菌类检测卡,购于惠州市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分离鉴定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及沙氏培养基,35℃孵育24~48小时,生长良好,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确认为酵母样真菌,必须为纯培养物(菌落或菌苔)。按阳光半自动微生物分析操作规程进行。

1.5药敏试验将分离纯化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相当于2号麦氏浊度管浓度悬液,按阳光半自动微生物分析药敏试剂板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读结果。

1.6质量控制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14053,购于省临床检验质控中心。

2结果

2.1标本种类:标本来源构成比临床送检标本主要以痰液标本为主,占总标本的69.5%,其标本构成比见表1。

表1259株真菌医院感染标本分布构成比(%)

2.2真菌种类分布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7.1%。见表2。

表2259株真菌分离株数构成比(%)病原菌

株数

比例(%)

白色假丝酵母菌

148

57.1

光滑假丝酵母菌

49

18.9

热带假丝酵母菌

45

17.4

克柔念珠菌

13

5.0

曲霉菌属

4

1.6

2.3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离的259株真菌中,我们对255株假丝酵母样真菌做了8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14053)。结果见表3。

表3病原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

3讨论

真菌属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及粘膜外,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侵袭机体,引起机会性感染。且感染多为内源性,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和菌群失调有关。从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来看,男性占57.1%,女性42.9%;且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占94.6%;老年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反复多种致病菌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易发生真菌感染。

表1资料显示: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69.5%,其次是尿液,占19.7%。说明深部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主要原因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患者留置尿管。气管插管后上呼吸道的生理屏障作用消失,咳嗽反射减弱,反复吸痰也可将病原菌带入呼吸道,卧床造成痰液引流不畅,影响痰液排出,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留置尿管后尿道的生理防御功能消失,细菌可沿尿管形成逆行感染,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大部分留置尿管。这些操作均给酵母样真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组资料显示,真菌感染发生率居前位的科室是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以及心血管内科等。这些科室收治的患者通常年老体弱者多,病情危重且复杂,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下,是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长期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易导致体内微生态的平衡紊乱和菌群失调,造成内源性感染;大部分患者存在基础疾病而导致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低下,而且侵入性操作多,增加真菌感染机会;骨外科患者一般损伤性操作多,病期长,大量使用抗生素,易诱发真菌感染。

表2资料显示:我们分离出的259株真菌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7.1%,居首位。其次分别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8.9%,热带假丝酵母菌17.4%,克柔念珠菌5.0%,曲霉菌属占1.6%,比例与相关报道[1]略有不同,这可能与标本来源和鉴定方法的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真菌生长的环境和地区分布有关。

表3资料显示:体外药敏试验中,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对多种真菌感染抑菌作用明显)的敏感率最低,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1,2],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从而使真菌产生获得性耐药性有关。氟康唑可通过有效抑制真菌固醇的合成,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而达到杀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是治疗真菌感染的理想药物,然而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且近年来其敏感率有所降低,这与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产生的耐药性有关;两性霉素的敏感率高,抗谱广,应为危重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理想药物,但因其副作用大而受到限制;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为90%~100.0%,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效,主要针对皮肤及粘液感染的念珠菌。

真菌在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介入性操作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艾滋病和社会老龄化等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比例增高,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深部条件致病真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加,位居医院感染第三位。而抗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或预防,导致真菌产生耐药株及耐药性发生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所以监测真菌的耐药现状,了解其耐药特点对临床抗真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对感染患者病原学的检测,并重视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规范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对减少真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涵,张晓兵,黄君富等.978株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92-1894.

[2]钟玉虹,刘小平,樊尚荣等.临床常见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308-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