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电子课教学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浅谈中职电子课教学原则

周磊

周磊(安徽省淮南工业学校,安徽淮南232007)

TeachingPrinciplesofFunctionalElectronic

ZhouLei(HuainanIndustrialSchool,Huainan232007,China)Abstract:Electronic-classisthebasiccoursesofalltheelectricalspecialtyinVocationalSchools.Thisarticle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electronicteaching,combinedwithlearningpractical,Proposingtheprincipleofstudent-centeredwithteacher-basedteachingaid.Keywords:Initiative;Subjectivity;Teachingprinciples电子技术课既是职业学校所有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电子课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学合一”和“做中学”的观念。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培养,切实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要贯彻这一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动机性原则成就动机是激励自我成就和上进心的动机,同时也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在个人取得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重视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强烈的成就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推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强的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在做事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目标。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善于利用动机性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互动性原则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合作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在教育中的体现是“和谐教育”,就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原则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的单调情境,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求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匹配,教学内容不可过深或过多,同时要求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呈现教学目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引导各小组学生分别自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兴致,各抒己见,相互讨论,同时教师边巡视边点拨。最后教师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展现讨论结果,供大家分享。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一个整体,个体的自我学习、学习成果的评价必须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实施,任务的完成需要师生的交互作用。三、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将课堂中机械传授的做法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因为单靠教师强行灌输,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或不给学生消化的空间,学生没法学好。同时由于以讲为主,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往往会出现优等生听烦,而成绩差的学生还没听懂的情况。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比教师硬灌效果好得多。在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过程。这种方式有利于克服学生思维的单向性,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科学地研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电子专业的理论知识大多比较空洞、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单凭教师的语言讲解,就知识讲知识,从概念到概念,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从而导致厌学。因此,在电子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体现电子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接受教学知识,变空洞、抽象的知识为易于接受的有趣知识。如在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加反向电压时截止。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实际了。五、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面对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实行因材施教,可进行分层教学。从而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教学中“立足B、扶持C、发展A”,让C吃得进、B吃得饱、A吃得好,这样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率提高了,不爱学和不会学的学生变少了,学习气氛变融洽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总之,在日常电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才能灵活运用以上各种原则,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功效。参考文献:[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3]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