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雄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探究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取康复训练,研究组加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进行康复训练与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脑卒中足下垂;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herapeuticeffectofgait-induced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combinedwithrehabilitationtrainingonstrokefootdrop.METHODS:EightypatientswithstrokefootdropadmittedbetweenMay2015andMay2018wereselectedandrandomlyassignedtothecontrolgroupandstudygroupbyenvelopemethod.Therewere40patient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onlyused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thestudygroupreceivedgait-induced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ThetwogroupsofFMAmotorfunctionscoresandBBSbalancescore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treatment,theFMAmotorfunctionscoreandBBSbalancescoreofthestudy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gait-induced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canpromotetherecoveryoflimbmotorfunctionandbalanceabilityinpatientswithstrokefootdrop.

Keywords:Gait-induced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Strokefootdrop;Clinicalefficacy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的特点,由于患者的脑内动脉因各种诱发因素而出现狭窄、闭塞、破裂,出现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因此其脑组织将会出现一过性或是永久性的功能障碍。足下垂与足内翻便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轻则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重则导致终生残疾。早期康复训练被认为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是其应用效果有限,患者可以通过功能性电刺激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试探究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具体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60.24±11.37)岁。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6岁~74岁,平均(60.42±11.6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P>0.05,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纳入标准:①与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分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脑卒中足下垂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肢的Brunnstrom分期≥II期;③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可配合完成研究;④足背伸动作可在功能性电刺激后诱发;⑤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

排除标准:①非脑卒中所导致的足下垂;②足下垂肌力为0级;③因患有严重疾病或畸形等原因无法进行康复训练;④无法耐受电刺激或不配合该治疗[2]。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①胫前肌:取仰卧位,在双膝下垫以软枕,确保髋膝关节微屈,医护人员手握其患肢足跟与足底前部,行足背屈与缓慢外翻操作,到位后缓慢复位,如此重复15次;变换为坐位,保持屈膝90°,双足跟触地,使患侧脚掌抬高到最大程度,令其前脚掌交替落于地面;再变换为站位,由健侧负重,患侧屈髋、屈膝并进行足背伸与足外翻训练;最后令患肢向前迈步,脚跟最大程度地落于地面。②小腿三头肌痉挛训练:在平行杠间与站立架下放置存在一定坡度的楔形木板,坡度可根据挛缩程度调整,患足放置在楔形板上且保持背伸状态,随后将重心移向患侧,借助自身重力对小腿后侧肌群进行牵拉,每次半小时,一日一次,每周5次,4周一个疗程,进行4个疗程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加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使用XFT-2001型体戴式FES仪,对患侧的胫前肌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周5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其中,FMA量表可对上肢(坐位)、下肢(仰卧位)进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和伸肌的协同运动能力、脚稳定性等项目,下肢共7项,满分34分,分值越低则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3];BBS平衡评分使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估,共涉及单腿站立、转身360°、无支持站立等14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分值越高则患者平衡能力越强[4]。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量资料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经统计学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结果

2.1FMA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FMA运动功能评分的对比(分,x±s)

3讨论

脑卒中可以引发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小腿前肌群与外侧肌群会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失去控制,发生麻醉或痉挛,出现足内翻或足下垂等并发症,对于足下垂等后遗症,临床可以基于神经肌肉支配失调这一病理进行治疗。对照组所采取的康复训练是通过对胫前肌、小腿三头肌的被动运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训练来恢复肌张力,运动所产生的信息对神经细胞进行反复输入与强化,可以使神经细胞突触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网络,中枢神经也会在反复的刺激下形成新的运动投射区域,产生新的运动冲动[5];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使用由FES仪、步态分析采集器、电极片、绑带、足下垂助行仪等组成的体戴式电刺激治疗仪为患者功能失调的,可以对失去神经控制的胫前肌进行电流刺激,激活其反射活动能力与肌肉收缩能力,减轻肌肉痉挛,肌肉在刺激下恢复了自主运动能力,再加上对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康复训练,便可以使肌群的协调性运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从而使患者的运动、平衡能力得到提高[6]。见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正是因为其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取了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使患者的关节运动能力、肌肉的收缩、反射功能得到了更好的恢复。

结语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可以显著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其临床疗效显著,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争,陈钢.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3):610-613.

[2]王珊,田峻,李正发,等.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12):89-92.

[3]梁海棠,曾旋,黄裕桂,等.针灸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2916-2918.

[4]张小义.对脑卒中所致足下垂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47-48.

[5]祁玉军,沈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07):679-682.

[6]刘翠华,张盘德,容小川,等.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882-6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