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及规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及规范

成舒文

成舒文

(靖江市人民医院手术室214500)

【关键词】高频电刀手术安全规范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66-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高频电刀已经是一种逐步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的电外科设备,其本身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保证病员和医护人员安全的最基本条件。但若在手术中使用不当,即可引起患者的灼伤,烧伤。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正确使用高频电刀,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电损伤事故。

1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1工作原理

利用高频率电流释放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电流在电刀的刀头前形成高温,高能和放电,使接触到的组织快速脱水,分解,蒸发,血液凝固,实现了分解组织和凝血的作用,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1]

1.2结构

高频电刀由主机,电刀笔,脚控开关和负极板三个部分组成。

1.3负极板的分类

1.3.1金属负极板:即硬极板,可重复使用,顺应差,术中若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难以保证极板与皮肤有效接触,因而出现灼伤。

1.3.2导电胶负极板:使用时在极板上涂上导电糊放置在合适的部位。

1.3.3软极板:一次性使用,顺应性好,黏贴性能号,导电材质中含有水分,可增加极板与皮肤的导电性,同时可以填充不规则的皮肤,易于导电,极板的电阻为0,热效应低,灼伤性小。现在软极板已逐步代替传统的硬式负极板,提高了高频电刀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2电灼伤的原因与临床症状

2.1原因:(1)电刀的手柄上的开关失控。(2)负极板下粘贴致灼伤。(3)电刀遇到易燃物。

2.2临床表现:(1)灼伤:是由于高强电流被集中,产生密集热而引起,术后易容易被发现。(2)皮内出血。(3)机械性损伤。(4)压伤。

3预防措施

3.1应制定相关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了安全使用,以防电灼伤的现象发生,从而避免医疗纠纷,我们应制定相关制度,严格管理,把安全问题始终放在首位,并定期定人进行检查,维修,保持清洁干燥,每台手术结束后,应将电刀电输出功率归零,再次使用时根据手术需要,设定调整输出功率数值。

3.2术前准备术前1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时应交待,勿戴金,银首饰,手表等贵重物品入手术室。患者入手术室当天,巡回护士应仔细检查,以防首饰灼伤患者,头发全部塞入手术帽内,安置体位时,应注意避免患者直接与手术床金属部用棉垫衬垫,保证患者的安全。

3.3正确使用电刀及负极板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关键是负极的安全工作,才能达到电刀的安全性,从而预防损伤。

3.3.1负极板的选择大小大于10cm*10cm,,根据患者的年龄,使用合适的电极板。材料:由于极板的边缘处电流量大,因此若不平整,电极板不宜使用。

3.3.2负极板的黏贴方法及位置

(1)位置:平坦的肌肉血管丰富区,尽量靠近手术切口部位,并且应易于观察,术中患者若使用心电监护,极板应离心电监护电极15cm以上,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慎用电刀,以防产生干扰。不合适的部位:骨性隆起,皮肤皱褶,脂肪组织液体可能聚积的部位,瘢痕处,金属移植或起搏器附近。

(2)方法:清洁干燥负极板黏贴处的皮肤,必要时需剃毛。检查导线与夹头处是否连接紧密,粘贴位置正确。粘贴时正中按紧,两边抚平。负极板与皮肤接触中间不能有空气,按压中心,不易鼓起,不能出现膨胀现象。

3.4防止酒精燃烧酒精是易燃液体,巡回护士应监督,提醒医师酒精要适中,并按指定位置摆放。

3.5术中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任务

术中器械护士应及时收回医生使用的电刀,防止电刀受压灼伤皮肤,并使用电刀专业清洁片清除电刀的焦痂,保证电刀的清洁,巡回护士应定时检查电刀和负极板连线是否松动,尤其是术中更换体位时加强注意。电刀的功率不宜过大,当医生要求加大电刀功率时,应先排除干扰因素,勿盲目加大功率。[2]

3.6检查与维护

高频电刀属于强制性检测的医疗设备,应注意日常养护,定期维护维修,确保手术正常进行。

4讨论

在临床各类手术应用中,高频电刀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手术室护士在电刀的安全使用中既是配合者,又是检查者,需要不断学习高频电刀的安全操作技术,还要常记使用注意事项,这样才能确保手术中的安全,充分发挥高频电刀的优越性,正确安全的使用高频电刀,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姚素贞.河南省中埠县人民医院[J].临床合理用药,2012(5B),107.

[2]陈晨,雷勇刚,解放军第425医院,激光杂志,2012(33),94.

[3]温芳,党爱林,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院合肥市滨明医院[J].医学信息,201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