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校自主招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谈谈高校自主招生

文立影

文立影(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329)

摘要:高校自主招生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站在不同的角度,相信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相关高校不断探索自主招生方式。高等职业院校也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会利弊共存。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有一定成效。因此,完全否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举措显得过于武断。高校自主招生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入自主招生的行列,就到了对这一举措进行盘点、权衡利弊得失的时候了。为此,我们不妨把支持和反对,甚至否定高校自主招生正反两方的诸种理由作一梳理和归纳。

一、赞成和支持高校自主招生,其主要理由有:

1.高校自主招生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加强高校选拔人才的自主性,体现各类大学人才选拔的独特性,与高考“一卷定前途”形成区别,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2.高校自主招生可以使贫困地区的优等生增加进入名校的机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不会成为新的“小高考”。

3.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积极主动求发展的举措,是为了与国外大学争抢好生源。因此针对批评高校自主招生是“拉生源”的指责,有位大学副校长明确地说:“国内高校不主动争取,拔尖人才就被国外高校争取过去了!”

4.高校自主招生是为了给考生更充分的选择,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以此来选择人才。

5.解决了部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招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自主招生使那些凭借高考竞争很难有机会的学生多了一次进入高校的机会。

6.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解决了高等教育中多年来存在的“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等弊端。一些学生实践能力很强但文化课较弱,这样就往往错失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机会。自主招生考试就是要避免这样的遗憾,由学校自主命题选拔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能否录取的关键。

二、反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理由则是:

1.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2.对考生总体来说,这是一次机会不均等的不公平竞争。实际上这是在高考之外给某些人开了“一扇后门”,毕竟我们中国是个非常讲究人情的社会,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甚完善的状态下,谁也不敢保证在有些招生环节不会滋生腐败现象。特别是高职院校自主命题单招,命题、保密、阅卷、录取等环节都有可能有失公平竞争的原则。

3.各个高校之间互出奇招“抢生源”,有些大学自主招生宣传上声称给“偏才”开绿灯,有的以出偏题吸引眼球等等,这些均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

4.两大联考同盟,把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这种排他性的竞争有悖真正的自主招生,很有一种垄断竞争的味道。

5“.自主招生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门槛。因此,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完善现有的统考制度,并实行平行志愿,增加统考次数,规范学校面试。

6.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专业录取的并非都是优秀学生。由于有些专业的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几乎相同,生源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三、确切地说,我国现阶段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而是“伪自主招生”:

一是现在的自主招生,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联接,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后仍须参加高考,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必须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那么这意味着,自主招生并非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而是某些高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

二是自主招生演变成自主考试,结果考生要参加好几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对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中学教学来说,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考生所在的学校、教师和考生普遍对自主招生有反感情绪,便不足为奇。

三是大学管理制度并未同步改革,相应的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在高校没有实行,这便使得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遭到普遍质疑。

至此,高校自主招生弊大于利就不言自明了。针对高考最为诟病的“一考定终身”现象,可以考虑增加一次考试,这样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这样,所谓“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否成功,自主招生能否避免“暗箱操作”,自主招生是否会造成新的“城乡差距”,未来自主招生会不会取代高考等,自主招生引发的热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