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陈粤杨向辉吴霭青张丽媚

陈粤杨向辉吴霭青张丽媚(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516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5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各25例,观察组A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B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麻醉前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麻醉前后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麻醉前后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基本无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胃癌根治术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123-02

临床上对于麻醉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重视,一般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本文通过观察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5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24~56岁,平均年龄在39.5岁。均在ASAI~III级,均排除合并有明显的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疾病(包括服用精神类药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免疫系统疾病。均经病理学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手术时间均在2小时以上,均为初次手术,无放、化疗及激素治疗史,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各25例,观察组A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B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1.2.1观察组A采取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给予2mg/kg苯巴比妥钠和0.02mg/kg阿托品进行肌注,采取喉罩麻醉,使用0.1mg/kg咪唑安定、2mg/kg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患者入睡后再进行插管前常规应用0.5mg/kg的肌松药罗库溴铵,再进行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使用机械通气,给予吸入1%~3%的七氟醚,并维持麻醉[1]。

1.2.2观察组B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采取L3/4间隙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先给予输入500mL平衡液。选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为连线,与脊柱相交处,进行L3/4间隙穿刺。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置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后,随即注入0.5%的布比卡因1.8ml的混合液,内含0.75%的布比卡因2mL配入10%的葡萄糖液1mL,其注药速度控制在0.2mL/s,接着向头侧方面置入3~4cm的硬膜外导管。将麻醉平面调节在T6以下。若发现平面欠佳,应向硬膜外再注入2%的利多卡因。待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血压下降超过30%,给予10mg麻黄素注入,采取左侧卧床15~20o,尽量将腹部推向左侧,减少发生仰卧位的综合征[2]。

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个对于喉罩、插管技术纯熟的麻醉医师完成,均根据spO2、HR、RR、BP、PETCO2及手术的刺激强度等情况对麻醉药的浓度进行调整。常规维持麻醉深度,在手术结束前lmin进行停药,全程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等信息,进行观察记录。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麻醉前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麻醉前后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麻醉前后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比较[X±S]

*为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对躯体采取双向阻断的方式,伤害性地刺激脊髓传导并引起迷走神经介导和交感神经兴奋的内脏牵拉反应,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可良好地对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控制[3]。本文研究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前后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稳定,可有效抑制由于手术中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而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是血流动力学中的一组平衡因子,两者的失衡会一定程度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分析NO与ET的生物特性对统计不同麻醉方式及不同麻醉药物之间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调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基本无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占海波,杨秀兰,刘兴敏,3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156-3157.

[2]欧阳文博,吴政元,蔡翠怡,老年上腹部手术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09,9(6):32-34.

[3]潘雪峰,董华进,宫泽辉等,内皮素与心血管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J],国外医学,2007,34(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