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徐高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全国优秀教师徐高本

白色的衬衣,深灰色的裤子,憔悴的面庞上却镶嵌着闪烁的星眸,这就是记者见到的徐高本老师。

简朴、洁净的家,书房里堆积着密密麻麻的教辅资料,杂而有序,这就是记者走进的徐高本老师的家。

二十几年前,当徐高本走上讲台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再也舍不得离开。

2000年到大悟一中任教前,徐高本一直在大悟宣化店二中教书。1985年,他无意间听到宣化店的亲戚说起当地孩子读书艰难时,不由心为之牵。当年孝感师专物理系毕业后,他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一头扎进了荒凉的宣化店。

新学期开学,教室中徐其云的座位空着。几天后,徐其云单薄的身影又出现在校园。

“其云,你为什么几天都没来上学呢?”“其云,看到你回来真好!”同学们围着其云问长问短。“我已经打算退学了,是徐老师把我找了回来,还给我买书……”攥着徐老师塞给他的餐票,其云眼中闪着泪光。

那时的宣化店被称为大悟的“西伯利亚”,徐高本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贫苦家庭,有些学生甚至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教材。徐其云从小失去母亲,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弟弟,父子三人艰苦度日。为了不增加家里负担,其云想退学外出打工。为了让其云重返学校,徐高本悄悄拿出钱替其云交了书本费。

为了让这些山里的孩子能读书,他经常要走10多里的山路,挨门挨户家访动员。十几年来,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徐老师,为几十位困难学生垫交了学费、书本费。“山里太穷了,哪怕我教的学生只有少部分走出大山,也能带回很大的变化!”徐高本自言自语道。

山区环境艰苦,收入微薄,不少老师相继离开或改行,去了条件优越的城市。

而徐高本面对老同学诚挚邀请和外地学校高薪聘请选择了“留守”,这一留就是整整22年。

二十几年来,从他守望的三尺讲台下,上千名学生走进大学校门。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教了多少学生,可每到教师节,总有一摞摞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卡飞到他的手上,翻看着一句句激情洋溢的贺词,翻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股幸福感便会油然升起。

徐高本知道,自己的路没有走错

家住河西,学校在河东,中间隔着一条河,每天上学徐高本都要走上好几里地。遇上突然变天,刮风下雨,他总放心不下学生们:衣服够不够?冷不冷?宿舍漏不漏水?为了最快地赶到学校,他经常趟水过河。

徐高本关心他的每一个学生,却很少关心自己。1997年初,徐高本经常感到心悸,背部发凉,还咳嗽。他以为是感冒,没当回事。可是,他咳得一天比一天厉害。他每天在诊所打针、吃药,但仍坚持上课。校领导和老师劝他休息,他笑着说:“没关系,我上大学那会儿可是全校短跑第二名呢,我能坚持。”

一天,徐高本倒在了讲台上。老师们送他到县医院检查,发现炎症已经侵入心脏瓣膜,医生说:“你的身体再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了,应该住院治疗。”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站到了讲台上。“就快高考了,一节课也耽误不起呀。”

同学们发现,课堂上,徐老师经常汗水淋漓,声音越来越微弱。

他们不知道,几个月前,徐老师开始心跳加快,出冷汗;他们不知道,由于一躺下就咳嗽不停,徐老师整晚整晚的不能睡;他们更不会知道,站在讲台上为他们上课的徐老师,由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1998年4月24日上午,徐高本拖着浮肿的双腿,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给高三毕业班学生上考前的最后一课。

徐老师咳得越来越厉害了,豆大的汗珠布满老师的额头,沿着过早泛起霜花的两鬓滚落,汗水浸湿的衣服紧紧贴着后背。同学们知道,他表面上平静,实际上强忍着巨大病痛。

同学们的双眼噙满了泪水……

当日,徐高本就被送进了武汉协和医院。入院时,徐高本面色青紫,随时有窒息的可能,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须立即实施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知道徐老师要做手术的消息,那些苦孩子们自发捐款5000多元送到老师手中。

手术后,徐高本昏迷了七天七夜。当他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主治医生笑着说:“你又可以上讲台了!”

徐高本哭了……

台灯下,徐高本正在为明天的新课做准备。看到桌上的杯子,他灵机一闪,蹑手蹑脚地进了厨房。

“哎,太紧了,拧不开呀。你试试?”他摇着头从厨房出来。妻子赶紧放下手里的活,一把接过杯子使劲地拧。

看着妻子换着法子也拧不开杯子盖,站在一旁的徐高本却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拧不开吧,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在盖子上做了'手脚',抹了油的。”徐高本拉住摊着手哭笑不得的妻子问:“知道为什么杯盖有油就拧不开吗?因为摩擦力啊。明天上新课前,我要让学生感受一下什么是摩擦力……”

物理理论性很强,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大堆图线、公式,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在台下常常听得似懂非懂。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为什么能传递信息……日常生活中看似细小不过的事,却是徐高本打开课堂的突破口。

取一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用塞子塞住瓶口,翻转过来再用冷水淋,让学生们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放在密封的玻璃罩里,观察它们哪个会先灭……这些让学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

举重若轻,化繁为简,这是徐高本教学上的鲜明特点。

同事说,徐高本上课路子“怪”,天文地理样样来;学生说,徐老师上课像“讲故事”,听他的课从不会打瞌睡。

虽然教了几十年的物理,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胸,但他还是坚持每节课都要重新准备,教学上常教常新。他的班,学风浓厚而不沉闷。他带的学生,30多人获得全国中学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省级奖项,考进全国重点名校的学生达100多人。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作为教务处副主任,徐高本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他的课对每一位青年教师开放,他还主动去听青年教师的课,每次课后都给予非常具体细致的指导。

2002年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丁锋,整整一年时间,每天都搬着板凳到教室听徐高本的课。为了指导丁锋参加优质课大赛,师徒二人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相互演示,再来互相挑毛病。短短5年,丁锋多次获得省市优质课奖项,出版了5本高中物理辅导书,被评为市优秀物理教师、省教改先进个人。

坚守这三尺讲台,徐高本扼杀了所有的休息日。

新婚的第二天,徐高本就照常站在讲台上;手术后医生要求至少休息两年,可两个月后徐高本又回到讲台上。

对于妻子罗国珍来说,徐高本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背影。“这么多年来,每天晚上,他都是十二点多睡觉,早上五点就起来了。所以,我更多地看到的是他在书桌前工作的背影,早上一睁开眼,看到的还是那个背影。”

二十几年,他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学习笔记,记录了几百盒学习卡片,连续担任了11年班主任。他先后在《物理教学》、《物理通报》等1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收集。1999年,他被评为孝感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孝感市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中学物理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孝感市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孝感市名师和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孝感市骨干教师,今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三尺讲台,徐高本依然守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