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初探中职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王芳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王芳(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宁波315200)

摘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是目前各中职院校的统一理念。本文以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为对象,研究了如何确定合理实用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良好对接,旨在为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有力推进中职院校基于上岗就业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教学职业标准就业导向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主旋律,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机械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培养专业,课程安排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在必修课中,又分了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作为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既有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我校作为我区唯一一所职业高中,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基础机械专业人才的重任。机械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发展专业,作为浙江省课改基地学校之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心红”、“技精”的优秀毕业生,“技精”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一点做到了,才能保证“以就业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

本文以《机械制图》这门课为对象,研究了如何评价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教学课程与就业的协调对接。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该课程是中职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国家制图标准、机械常识、图示方法以及基本的制图技能几个方面;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并且熟知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从而达到识图和制图的最终目标,进而能在工作岗位中实现其专业人才的核心价值。

二、中职学生基础现状

中职学生是从初中升上来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所谓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从未涉及过,对机械常识、国家标准等等都不尽了解,数学中的三维立体几何也未学过。《机械制图》在中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二维图形与三维实体之间的相互转换,所以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比较吃力,经常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将图纸上要表达的东西让同学们想清楚。况且,现在教材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讲理论性太强,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特别少,实用性不够,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三、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机械制图》的要求,对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评价的基本原理

1.建构性原理

学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习惯来形成对素材的理解,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无意识的方法、经验、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在新的数学活动中,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2.问题提出解决性原理

要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素材系列,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性原理

活动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经验的积累、交流的心得、学习兴趣和意志的培养都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五、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原则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方式多样性原则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及作品分析、活动报告等都可作为评价的方式。教师在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

3.评价层次多元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缺点,个性特征存在差异,教学中的分层评价可以扬其长而促其短,充分体现评价的促进功能。

4.评价结果多重性原则

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更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开放式多重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更能体现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结论。

六、评价方法与措施

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它必须突出实践性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程考核中必须添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学业考核的同时,应将知识与能力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

为此,我们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较为实用的方法:

1.注重过程性评价

所谓“过程”,我个人理解为:学——做——作业。

首先是在学中评。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若教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反应给予评价与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每个人潜在的智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首先要懂得如何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切实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特别是对班上学习比较消极的同学,更要以激励与肯定为主,使其重拾信心。正所谓“因材施教”,要以人为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其次是在做中评。制图课程,最终的知识还是要反映在图纸上。所以,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反映到图纸的图形表达中,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很多同学就会碰到三维二维转化的问题,不知该如何表达或不知它究竟是怎样的三维立体。我经常引导学生买点橡皮泥捏一捏,或者随手可见的物品拿来做模型,再或者利用一些三维软件将其造型出来,这样,更具直观感的物体展现在面前,相信,“画”便有了依靠。

再次是在作业中评。作业,是在脱离老师的讲解后独立完成的,所以,这时候就要求同学们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个整合、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平时练习达到了要求,才能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应用水平。要注重利用制图综合练习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练习是目前机械制图课程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所学制图知识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其内容的组织应高度重视,要做到内容全面充实,也要有所偏重,并体现专业特点;要严格按生产的实际要求实施,让学生感到综合练习是一个实际设计演练,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结果与生产联系起来,把完成作业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

在对作业考评时将学生日常作业与平时成绩挂钩,如果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将不计入其日常成绩,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按时提交作业。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评价内容包括检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洁美观、书写规范、作业正确程度等,也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实施作业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是保证该课程具有良好学习效果的条件,评价方法是保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2.考试与测验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考试与测验仍然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评价工具。提倡能力教育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更好地利用考试这种手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制图课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的本质特征,对于知识性内容的考核仍采用闭卷方式进行,通过复习考试,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做到“再现”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如在制图课学习中,只有通过基本投影理论的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才能达到熟练看图和绘图的目的。

但是,在这门课程临近尾声的时候,我们的测验会包含“企业”的元素。我们会将某企业的加工图纸拿来,稍作处理,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将问题解决掉。这一块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测试,当然也是“学以致用”的良好方法。

3.考核方法: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50%,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10%,习题集作业20%,平时测验20%。

考试成绩约占总成绩的50%。考试形式:闭卷、开卷。主要考查:表达方法的基本概念、表达方法的应用、机械图的表达、标准件的画法、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

七、结束语

《机械制图》新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目前仍是处在不断的摸索中,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需要。该课程作为机械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注重考核的过程性与科学性,是作为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的方面。

职业发展靠学校良好的教育打下基础,教育的合理性要靠完善的培养计划和准确的考核体系来共同打造。为学生搭建通向社会的桥梁是职业教育所必须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如何与职业标准实现良好的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将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反思.职业技术教学与研究,2009,(41),160。

[2]龚旭韬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科技信息——职教与成教。

[3]杨辉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山西师范大学杂志,2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