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引起高热2例报告

/ 1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引起高热2例报告

张贵新1何准辉2魏月琴1谭小芹1

张贵新1何准辉2魏月琴1谭小芹1

(1九O三医院四川江油621700;2科学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621900)

【中图分类号】R5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220-02

【关键词】预防接种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高热报告

1病例摘要

例1:患儿,女,2009年9月17日生,于2011年2月14日上午10时许,在我院预防保健科按无菌操作规程,在左臂三角肌肌内接种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简称:A、C结合疫苗)0.5ml(批号为20100401,无锡罗益生物生产,有效期至2012年4月19日);次日(2月15日)零时,因患儿哭闹引起家长注意,自测体温39.1℃,电话咨询时并嘱其家长给患儿口服小儿退热药,于上午10时来院就诊。查体发现,精神状态良好,无咳嗽,流涕,呕吐和腹泻;扁桃Ⅱ°生理性肥大,无充血及脓性分泌物;心、肺未见异常。下午2点30分患儿体温38.6℃,给予对症处理及多给患儿喂温开水,以补充因体温升高而消耗的水分,于40小时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例2:患儿,男,11个月,于2011年2月16日上午11时在我院预防保健科,皮肤常规消毒后三角肌肌内接种A、C结合疫苗0.5ml(批号为20100401,无锡罗益生物生产,有效期至2012年4月19日),于当天晚上11点40分,家长发现患儿吃奶后哭闹,自测体温39.3℃,给予口服小儿退热药后入睡。次日下午5点35分家访,查体发现,T:38.1℃,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未发现皮疹及出血点,无流涕,咳嗽和呕吐;便稀,无脓血,3次—4次/天;咽峡部无充血,心肺未见异常。18日下午5点35分患儿体温38.7℃,给予对症处理,于接种72小时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2讨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冬春季节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人员比较密集的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以小规模的方式散发或爆发流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接种安全有效的A、C结合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脑流行的最理想措施。但由于A、C结合疫苗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经提取纯化获取的荚膜多糖抗原与蛋白载体共价结合制成的全抗原疫苗,在提取纯化荚膜多糖的过程中,除保留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外,也可能残留微量的化学物质和菌体成分,接种机体后,不仅可引起接种的局部组织红肿、疼痛,而且还会在全身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免疫反应,如发热、皮疹、头昏、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多可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较重或加重反应,可给予对症处理。而全身反应多在A、C结合疫苗接种第二针5—6小时后,极少数婴幼儿体温开始逐渐升高;极个别婴儿发热可能提前到3小时左右,6—12小时达高峰;一般持续24—48小时,很少超过72小时以上者[1];本文例2患儿发烧72小时后体温才恢复正常,并且伴有消化道症状,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或高热有关。

由于婴幼儿体温中枢的调节功能不健全,在喂奶或饭后,运动,哭闹和室温过高的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波动在37.5℃左右,甚至偶达38℃[2],但这不是病理性发热,而是体温暂时性升高。因此,免疫反应引起的发热反应一定要与小儿体温暂时性升高相区别,不要把小儿体温暂时性升高误当接种反应来处理。再者,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一定限度的发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强,白细胞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发热刺激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抗体形成和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有助于消除病原对机体的侵袭[3]。

综上所述,本文2例患儿已经按免疫规划程序完成第一针A、C结合疫苗的接种,而且接种后均未发现任何异常不良反应,但在接种第二针A、C结合疫苗后均出现全身免疫反应,说明体内已经产生A、C结合疫苗的特异性抗体,当抗体与进入体内的抗原结合后,即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以致受种者出现全身症状和体征,符合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但自该疫苗上市以来,还未发现有关A、C结合疫苗引起高热、腹泻的文献报道,故在此提醒免疫规划人员,在预防接种时,不论接种哪一种疫苗,一定要告知其家长该疫苗的接种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反应较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谢广中,刁连东,王树巧,范瑛编著.免疫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3.

[2]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54.

[3]谢广中,刁连东,王树巧,范瑛编著.免疫接种的反应和处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