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66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综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66例疗效观察

邢崇慧张强

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X线或CT检查证明为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66例。采取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对照,1、观察X线张口位片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2、观察寰枢关节位置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结果:总有效率96.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校正寰枢关节半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综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力学平衡

本文采用经X线或CT检查证明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66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66例,经C1、2颈椎开口位X线检查或CT检查证实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男24例、女42例;年龄17~66岁;病程1~2年;外伤引起者2例、不良姿势引起者53例、不明原因者11例。

(二)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拟定。

1.典型表现

(1)好发于青少年,常有颈部、口腔感染史或外伤史。

(2)常表现为颈部外伤后颈部不稳感,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常有强迫姿势。

2.查体:颈部肌肉痉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

3.检查、X线、CT及MRI检查:侧位片显示寰齿间距加大,开口位片齿状突与侧块间距不对称。

(三)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分期治疗,按照病程长短分为3期,急性期:病程1-3天;亚急性期:病程4-10天;恢复期:病程超过10天。

1.急性期:(1)制动,方法:颈托固定;

(2)缓解肌肉痉挛,取穴患侧头夹肌、颈夹肌,对侧斜方肌、肩胛提肌及压痛点,方法:华佗牌SDZ-Ⅱ电子针疗仪连续波、强度:1.5、时间:20分钟;

(3)镇痛,方法:当代智能双频超声治疗仪UT1041。频率:1MHz,占空比:100%,功率/强度:1.0w/cm,时间:20分钟。

2.亚急性期:松解肌肉痉挛、理筋活血

方法:(1)以手法配合电针为主。患者坐位,医生按揉患者头颈夹肌、头半棘肌、斜角肌、斜方肌群,从椎枕肌群部开始,分别沿颈横突、颈棘突两侧由上至下做按法、揉法各2-3分钟,手法宜轻柔、缓慢,力度深透,以患者能忍受为限;

(2)点按风池、风府、颈夹脊、肩井、阿是穴先有风池开始向下点按每个穴位,后再由上到下顺颈部推按理筋2-3次,时间约5分钟。

(3)拿揉颈后肌群、颈横突、颈棘突旁肌群,滚颈肩胛、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肌群,时间5分钟。电针同上。

3.恢复期:恢复脊柱动平衡及稳定、纠正脊柱关系紊乱

(1)牵引采取持续颌枕带牵引,患者取坐位,电脑微控枕颌带式持续牵引,重量酌情选用5~20kg,一患者能忍受为宜,15-20min/次,1次/d,平均牵引3-5天。

(2)手法整理脊柱,患者仰卧位,医生在以一侧的拇指抵住颈部肌肉紧张的一侧、寰枢关节周围,另一手掌托住患者的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以托患者头颈之手先将其上部提托,在对患者头颅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颅向患侧轻微侧屈,待医者手下觉患儿颈部肌肉放松,在与医者手法协调操作的前提

下,再突然稍微加大向头颅一侧的运动幅度[2],以微调寰枢椎错位。

(3)脊柱平衡及稳定控制训练,进行静态核心稳定训练和动态核心稳定训练。5次为一疗程,两疗程结束后复查患者第1、2颈椎开口位X线或CT与治疗前相对照,X线张口位片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以立即观察疗效。

(四)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疾病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消失,颈部屈伸旋转功能恢复正常,X线或CT检查提示寰枢关节间隙对称,齿状突居中无偏移。显效: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但疲劳后偶有短暂性头痛,休息后恢复正常,X线或CT检查示寰枢关节间隙基本对称。好转:患者头晕、头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对日常生活无影响,X线或CT检查征象有改善。无效:症状和X线或CT检查无改善。患者在两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与治疗前疗效判定。

(五)结果

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本组66例患者,治愈25例,显效31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96.9%。2月后复查,所有患者均无复发。

三、讨论

(一)本病病因

1.人体在运动中,头颈部过度的旋转或突然猛烈的旋转;2.先天齿状骨发育不完全,韧带缺损;3.头颈部外力损伤;4.颈部肌肉韧带慢性损伤;5.避免诊断不清楚状态下的盲目按摩;6.学习工作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低头时间过长;7.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颈部深在感染等因素。

(二)病理变化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的姿势不正确,如长期伏案工作、操作电脑、半卧位看书、看电视,及诊断不清楚状态下的盲目按摩等,导致颈椎的生物力学失衡,从而可以出现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

(三)治疗目的

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寰枢椎的解剖关系,重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消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四)脊柱平衡及稳定训练的原理探讨

1.开始训练对安全的脊椎动作及正中脊椎姿势或倾向觉察。2.让患者学会在正中姿势活化深层稳定肌群。3.加上肢体动作给予总体肌群负荷同时维持稳定的正中脊椎姿势。4.增加重复次数以改善稳定肌群维持姿势能力,增加负重以改善维持正中脊椎稳定姿势的肌力。5.进展到由一姿势转换到你另一姿势合并肢体动作同时维持正中脊椎转位稳定。6.使用不稳定的表面改善稳定反应并改善平衡。7.人体运动既是一个力学过程也是一个神经控制的过程,要实现正常或有效的运动,必须以神经为基础,当然人体的神经控制行为也是通过肌肉的运动来完成的。采用泡沫轴纵向训练的目的是身体在高度不稳定中的训练有效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脊柱的平衡及稳定。进行颈部神经、肌肉控制性训练和稳定性训练,改善肌肉协调和平衡,增强本体感受功能,延伸治疗效果、同时有效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张耀巍,刘致晟,廉安琪,杨皓月,杨璐.寰枢椎半脱位的中医治疗进展[J].广西中医药,2015(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