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研究

陈可薛莲赖玉链谢丽华葛继荣

陈可薛莲赖玉链谢丽华葛继荣(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009-02

【摘要】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探讨其证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192例,问卷调查受试者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及血压、舌苔、脉象等,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⑴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为主。⑵随着年龄增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三种证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阴阳两虚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⑶162例绝经后高血压病患者超重、肥胖共86例,占52.44%;4型超重、肥胖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证型体重指数均值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有关;与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1]。中医学并无“高血压”概念,通常把高血压归属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素问》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张景岳则认为“无虚不作眩”,这说明高血压与肝火、痰湿、虚证等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35~44岁年龄段显著低于男性,而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高于男性。在>75岁的人群中,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为51%,而男性为42%[2]。多数学者认为女性高血压病的发病规律可能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的结果。因此,本研究以绝经后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临床治疗。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择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问卷调查192例,年龄48-80岁,自然绝经1年以上,患者本人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所有被调查者均经体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衰、肾功能衰竭、血管性痴呆、各种癌症,及精神病者等。

1.2诊断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达到或高于18.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达到或高于12kPa(90mmHg)。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已低于18.7/12kPa(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

1.3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由研究者认真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表中各项内容,包括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及舌苔、脉象等。测量血压。

1.4统计方法

调查结果用各证型的构成比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问卷调查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患者192例,根据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无症状者9例,肝火亢盛型27例,阴虚阳亢型59例,痰湿壅盛型10例,阴阳两虚型69例,证型不明确者18例。

表1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布情况

2.2辨证分型与年龄关系表2显示随着年龄增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三种证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阴阳两虚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阴阳两虚型主要见于老年患者。

表2辨证分型与年龄关系比较例(%)

2.34型绝经后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BMI)比较按照2003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162例绝经后高血压病患者超重、肥胖共86例,占52.44%;超重、肥胖占肝火亢盛型50%,占阴虚阳亢型58.49%,占痰湿壅盛型87.5%,占阴阳两虚型62.30%。4型超重、肥胖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证型体重指数均值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4型高血压病患者BMI比较

3讨论

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病证型研究的报道很多,绝大多数都是涉及多年龄段的综合分析,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证型研究资料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提示: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病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为主。这一结果与一些研究有差别[4][5][6];与一些报道有一致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罗芳[7]调查301例高血压患者发现阴虚阳亢型女性多于男性,阴阳两虚主要见于老年人。古氏[8]通过对5027例EH临床证型的文献回顾分析得出:阴虚阳亢证是EH最常见的证型。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本次的调查对象为绝经后妇女,是高血压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故其证型分布既与高血压病这个整体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肝肾之气会发生自然衰退,特别是肝肾阴血先亏,冲任两脉经气渐衰,虚火妄动,故临床证型以阴虚阳亢为多。而肝肾阴虚日久,阴病及阳,则出现阴阳两虚之证。本研究还表明:随着年龄增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三种证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阴阳两虚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符合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规律,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以虚证为主,也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7][9]。这说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有关。

另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病4种证型与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无明显相关性。超重、肥胖占肝火亢盛型50%,占阴虚阳亢型58.49%,占痰湿壅盛型87.5%,占阴阳两虚型62.30%。4型超重、肥胖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2例绝经后高血压病患者超重、肥胖共86例,占52.44%,说明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锁定研究对象为绝经后妇女这一特殊群体,是因为我国50~79岁绝经期妇女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达36.5%[10],对高血压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是为了发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改善症状明显、保护靶器官及减轻降压西药的不良反应等优势,为临床辨证用药起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GreenL.JNC7express:Newthinkinginhypertensiontreatment[J].AmFamPhysician,2003:15,68(2):228-230.

[2]LiYF,CaoJ,FanL,etal.Prevalenceof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andanalysisonitsrelativefactorsin1002casesover80yearsoldinretirementcentersforarmyofficers[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6,17:147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

[4]刘福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10)33-34.

[5]王清海,李桂明,李典鸿.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5,37(11):26-27.

[6]周莉,王佑华,周端.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分布调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3):15-17.

[7]罗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6):23-24.

[8]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证候文献分析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56-1157.

[9]王子宽,程志清,齐昕,等.浙江省高血压肥胖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203-207.

[10]李风云,谢希琴.绵阳科学城社区绝经期妇女高血压患病率、治疗和控制状况.中国医院医学杂志,2005,7:84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