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靳跃

靳跃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045050)

【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检查与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入住我院进行手术,并且经过病理证实的3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胸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检查后证实,病变边缘分叶征与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各有24例,占68.6%,胸膜凹陷征有21例,占60.0%,空洞征有15例,占42.6%。结论:CT影像学检查、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能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从而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CT影像学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55-01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与死亡率非常高的、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长,目前,发病的群体也逐渐出现低龄、年轻化[1]。而周围型小肺癌指的是肿瘤直径小于3cm的肺癌,由于其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因此,目前多以CT影像学进行早期的检查发现。本文对3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CT检查的影像学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间,入住我院的共计35例资料完整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5.9±3.5)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细支气管肺泡癌与混合癌各8例,腺癌7例,鳞癌3例,未分化癌9例。

1.2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西门子Emotion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自肺尖到隔面进行连续扫描。尤其要注意的是,扫描前,患者需进行做好屏气训练,一般情况下,常规横断面的扫描厚度为1.0cm,螺距则为1。此外,还应对兴趣区进行3mm的薄层三维重建,并详细记录病灶的实时情况。增强扫描选用对比剂优维显,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给药,其注入速度应控制在3ml/s,药总量<100ml[2]。

1.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CT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CT影像病灶的分布在经CT影像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肿块病变位置分布分别为:肺部的左上叶区8例(22.9%),左下叶区11例(31.4%),右上叶区7例(20.0%),右下叶区9例(25.7%)。分布没有显著的特异性。

2.2CT影像结果的显示经CT影像检查后,其结果显示,患者病灶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呈椭圆状的15例,球形状的13例,结节状肿块的7例,其中,病灶边缘分叶征与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都有的24例,胸膜凹陷征占21例,空洞征有15例。

2.3CT影像病灶的内部结构经过CT影像检查后发现,除了有沙粒状钙化的3例,病灶内可见空泡征的2例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的2例外,其余患者的肿快病灶内部结构密度都较均匀。

2.4CT影像增强的扫描情况在本研究中,35例患者中对26例患者进行了CT影像增强的扫描检查,结果,根据不同患者的癌肿肿块的影像表现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一般情况下,CT值的影像密度增强幅度为20~60Hu,在26例患者中,5例患者的CT值的影像密度增强小于20Hu,2例患者的CT值的影像密度增强值大于60Hu。

3讨论

目前,在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中常规为多排螺旋CT机的检查。对于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主要包括:病灶的分布、形状、内部结构以及CT值密度增强的变化等。有相关研究学者提出,可将CT密度增强值作为诊断癌症恶化的标准之一,即,当CT密度增强值小于15Hu时,可判断患者的结节为良性[3]。

3.1CT影像检查的优点CT机的影像检查具有方便、快捷以及分辨率、准确性高等特点。相对于X射片而言,CT机影像扫描能有效检查出患者胸片中较细微的病变情况与内部结构。此外,CT机的影像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肺部的肿块位置分布,准确反映出病灶形状与结构,而且还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肺部内的血管纹理。有相关研究报道称,由于周围型小肺癌的肿块中具有大量的异生性毛血管,而结核性肿块则是一种属于纤维包膜包裹干酪性的坏死性物质,缺乏血管成分。因此,CT影像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肿瘤与结核肿块对比检查中,具影像明显强化的现象,而后者则无任何明显强化现象[4]。在本研究中,经CT影像检查及CT增强扫描后发现,肺部肿瘤病灶中的血管越丰富,其强化的程度也就越显著。

3.2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在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CT诊断时,医师应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估、分析及判断。目前,经研究发现,小于1.5cm的病灶,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病情恶化的现象较少。病灶大于1.5cm时,除了增加病情恶化的几率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病灶转移的危险性。此外,患者的病灶区的血管受肿瘤组织影响,出现扭曲现象时,其在造影剂下的影像强化也将更为显著,该影像强化的显示结果可为周围型小肺癌的正确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5]。

3.3CT影像增强扫描的优点CT影像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有研究表明,CT影像增强扫描在小于1.5cm的结节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例如,在本研究中,5例患者的CT影像增强值小于20Hu,则可初步诊断其为良性,而2例患者的CT影像增强值大于60Hu,则可初步诊断其为炎症。

总而言之,由于CT影像检查对肺部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不仅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而且还能为临床的手术提供准确的定位帮助,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其CT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多层螺旋CT评估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0(01):551-552

[2]刘华军,杨登会.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附31例病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03):98-101

[3]叶长春,王伯源,陈仁裕,白德波.X线结合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0):351-352

[4]覃维松.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2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9):124-125

[5]许恺,王伯源,白德波,陈仁裕.X线与CT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和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0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