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空间的战略框架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6

北京城市空间的战略框架和对策

于涛方吴泓

摘要:北京作为日益全球化的城市,和许多全球城市类似,其不平等格局也日益呈现,除了其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外,不平等格局在空间上也显著存在,尤其表现为南城和北城的差异。本文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南北不平等格局的基本表现和态势,随后从北京非均衡的全球化战略角度探讨了这种南北空间不平等格局及其加剧的基本原因,最后从“全球视野、区域行动、立足本地优势”等角度,指出了未来北京解决南北问题上的可能战略框架和对策。

关键词:全球城市全球化空间不平等

北京2000年以来,北京的全球化进程加速。在去工业化进程和奥运会的推动下,北京全球意义“控制和命令”(CommandandControl)功能不断强化和集聚,但这些功能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心城区,尤其是北京北部地区。这种显著的不均衡全球化战略在空间上的效应是:空间不平等格局的产生和强化。这一方面表现为“核心-边缘”的差异,如城乡差异,内城区和外城区、外围区的差异,表现为平原与山区发展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北京南城和北城之间的悬殊差异,北城与南城之间空间不平等格局日益得到各界的关注。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贯彻“五个统筹”原则,“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南城与北城的发展规划;通过引导发展商业文化综合职能及行政办公职能,带动南城发展”。2007年5月,北京市委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南城及南部地区发展,使之成为新北京富有活力的地区。2008年2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着手组织开展《加快南城与南部地区发展的规划研究》工作。2008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开展了南城地区现状调研工作,包括丰台、大兴、崇文、宣武、亦庄、房山等区。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发展战略开始稍稍转向北京外围县区以及北京南城区等地区。

一、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不平等现象相关研究理论

关于全球化与不平等(Inequality,或不均衡)现象,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加速了不平等格局,全球化过程中的“胜者”和“败者”之间鸿沟愈来愈宽。一方面,发达国家更富裕,落后国家更贫穷,进一步延伸为,全球化导致“地区或场所间”(TerritorialorInterplaceinequality)的不平等、不均衡格局加剧;另一方面,全球化同时使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这即是所谓的“人与人间的不平等(Inter-personalInequality)”或者是“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那些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的地区,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格局较那些发展落后的地区更加剧。

对于城市而言,在全球化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城市间移民大量增加,对世界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人口在社会、种族和文化等方面日益融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要元素;另一方面,全球化极大地强化了社会分化,在城市中制造出新的屏障。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处于全球城市体系最顶端的全球城市也是贫富最为悬殊的地方,它们汇聚了巨大的权力,也造成了城市内部的两极化和边缘化。各世界城市共同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在这些世界经济的指挥部,一方面聚集着全球最富有者和最有权势者,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越来越庞大,孤独的、政治上被边缘化的移民越来越多,被剥夺殆尽的少数种族或民族越来越多。从就业结构来看,一端是从事管理和商业服务的高技术、高薪人员,另一端是为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的低技术、低收入人员。两极分化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Florida,2002)通过人口普查及各种劳动力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当今美国的人口城市分布已发生了变化。劳动者阶层(WorkingClass)在底特律、匹兹堡等旧工业城市所占比重偏高,服务业阶层(ServiceClass)在迈阿密、拉斯维加斯等旅游观光城市比重偏高。与此对照,创造阶层(CreativeClass)在奥斯丁、西雅图、旧金山、芝加哥等特定的城市有集中的趋势。在城市内部层面,Sassen等认为:经济活动的地理上的分散和中心调控功能的集中把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城市进一步推向了全球化城市的地位。这些城市是全球经济网络的战略枢纽,同时也是社会和空间不平等最突出的地方。这样的全球化城市中,高收入的专门职业人员在不断增加,同时,大量雇用移民及妇女的低收入服务业也在膨胀,阶层结构的两极化倾向愈发明显(Sassen,2001),构成了全球城市内部“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加剧的后果,这是Sassen全球城市“极化理论”(PolarisationThesis)的核心观点。此外,佛罗里达也指出,随着创造阶层的增加,低收入的服务行业从事者也在增加。创造阶级的人们收入较高,工作时间长,因而对餐饮业、保洁业等各种生活服务的需求在加大。创造阶层与服务业阶层之间在社会经济面的格差,在空间上的隔离会愈发明显,“空间上”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可见,当前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平等或者不平等现象主要基于两点:全球化与去工业化中的职业分化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分异。但就全球城市内部而言,空间的不均衡现象相对探讨较少。

北京作为全球(化)城市,其“控制和命令”功能不断强化。2008年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全球城市功能的重要指标:现代服务业比重高达51.1%,其中,金融业占GDP的14.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5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占6.31%,房地产业占5.8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9.31%,北京的全球城市功能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主导。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角度来看,2002-2007年5年时间内,北京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从2002年的179257万美元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506572万美元,年均增长36.52%,与上海相比较,2002年北京外商直接投资仅仅是上海的35.6%,而2007年上升到64.0%。北京的全球化进程迅速加快。同时,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的去工业化态势显著(于涛方等,2008)。1995年,北京三次产业结构为5.8%、44.1%、50.1%,2000年三产比重变为3.7%、38%和58.3%;2008年,北京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7:73.2,城市的去工业化态势显著,而在中心城区,去工业化尤为明显。而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更是进一步促进北京城市发展的“服务业”转向。在这样的全球化和去工业化过程中,北京的不平等格局是否也同样存在?呈现什么样的特征?其原因如此?我们如何对待应对或者避免不均衡格局进一步加剧?

二、北京城市空间不平等格局和趋势

(一)北京城市不平等格局及与全球化进程关系分析

和大多数全球城市类似,北京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不平等非常突出,并呈现日益加剧的态势,根据“北京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10元,是全市平均水平(24725元)的2倍左右,更是20%低收入户(10681元)的4.5倍左右。并且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格局逐年加剧,2007-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5.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4%)3.5个百分点,更高于20%低收入户(年增长2.4%)7倍左右。

实际上,除了“人与人”之间或者“阶层与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外,北京“地点场所”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也非常典型。首先从北京所有18个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2007年,人均GDP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西城区(185255元/人)、东城区(121957元/人)、海淀区(64988元/人)、朝阳区(56562元/人)和顺义区(48251元/人),这五个区都处于北京北部范围内,其中近郊区的顺义人均GDP显著高于北京南城区的宣武区和崇文区两个内城区。从人均GDP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与全球化程度(FDI引进量)高度相关,SPSS分析其相关性指数高达0.873。同时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各区县全球“控制和命令”功能进行SPSS回归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因变量为18个区县GDP数值(Y),全球“控制和命令”功能等自变量参数分别为第一产业(X1),建筑业(X2),制造业(X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X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X5),批发与零售业(X6),住宿和餐饮业(X7),金融业(X8),房地产业(X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X1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X1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X1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X13),教育(X1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X1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X1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X17),标准化后的回归分析结果公式为:Y=-0.083X1-0.002X2+0.093X4+0.335X5-0.496X6+0.186X7+0.690X8+0.037X9+0.107X10-0.007X11-0.099X12-0.150X13-0.230X14+0.002X15+0.073X16+0.053X17。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见,北京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等现象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回归系数为0.335)、金融业(0.69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107)等典型的“全球控制和命令”功能高度相关,而与第一产业、建筑业、一般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制造业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从所有县市区层面来看,北京的不平等空间现象与北京各空间单元的全球化水平(FDI)和全球职能高度相关。同样从“核心-外围”各个圈层视角的分析,北京的空间不平等格局和全球化程度、全球化职能也紧密相关,而这也是几乎全部全球城市的基本规律。对于北京而言,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现象则是南北北京的显著不均衡发展。

(二)北京“南城”与“北城”之间空间不平等分析

1.北京南城和北城的空间划定

南城或南部地区(统称“南城”)是指位于北京中心城南部的城市化集中区域及外围的关联地区。包括崇文区、宣武区、丰台区(南城核心区)、大兴区、亦庄新城、房山新城,以及南部平原的其他关联地区(南城外围区)。而对应于“南城”,本文“北城”是指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北城核心区)以及昌平、顺义、门头沟(北城外围区)作为比较区域。

2.北京南城和北城的空间不平等格局社会经济比较

2007年北京北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870元左右,而南城仅为39701元,不到北城的60%。其中,北城核心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南城核心区的2.2倍,在亦庄开发区的带动下,南城外围区的人均GDP则要高于北城外围区甚至是南城核心区。从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南城在工业绩效方面相对领先,但第三产业人均效益仅仅是北城的1/2左右。从主要行业门类的增加值比重来看,南城工业比重是北城的2倍多,但第三产业比重,尤其是反映全球功能的主要指标——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方面,南城远远落后于北城。

北京南城北城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譬如外来低收入流动人口较多等。从表2来看,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重南城地区要明显高于北城地区,南城核心区是北城核心区1.76倍。而从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来看,北城地区就业人员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重是南城地区的2.40倍,北城外围地区和核心地区分别比南城外围地区、核心地区高出2.4%和0.45%。拥有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情况同样如此。而中学以下受教育水平南城地区要明显高于北城地区。

3.北京南城和北城的空间不平等格局功能和行业-效益比较

借鉴于Sassen关于全球城市的分析,判断北京各行业门类在空间的运行特征。首先根据区位商的分析,2007年,北京17个行业门类的增加值区位商空间特征如表所示。可以看出,北城核心区区位商大于1.1的行业门类主要是信息产业、生产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等高等生产服务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区位商都超过1.25。南城核心区优势行业门类则主要在一般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如批发零售(1.36)、居民服务业(2.69)、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业(2.02)等。北城外围区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交通业等一般服务业区位商较大,南城外围区类似,由于汽车站和铁路站的区位优势,其在批发零售业的优势尤其突出。总体而言,北京的功能专门化特色在北城地区表现为高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创新驱动型产业主导,而在南城地区则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初级要素驱动方面的专门化格局显著。Sassen关于全球城市的“极化理论”(Polarisationthesis)在北京表现突出。

如果说上述的区位商分析在整体上探讨了高收入行业与低收入行业在空间上的不均衡、不平等现象,那么进一步的,对北京北城和南城同一行业门类的人均增加值进行比较分析可从“不同产业链附加值”角度揭示高等级行业门类与低等级行业门类的空间极化特征,从表4可见,同样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北城的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是南城的3倍,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北城是南城2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4倍之多。这种服务业内部的高低不平等格局对于南城北城之间的差异发展至关重要,如交通行业,南城大多数公路、铁路职能,而北城则具有航空等国际职能等。同时我们可以发现,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Services),或高等级服务业(High-orderService),如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等,北城人均增加值显著高于南城,而一般性的行业门类,北城则显得相对少一些。这些都显示了全球职能在南城、北城的集聚情况的差异,纽约、伦敦以及东京等全球城市服务业内部分化的空间格局在北京也非常显著。

4.北京“南城”与“北城”之间空间不平等日益加剧

2000年以来,北京北城和南城空间不平等格局日益加剧。分别从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两个指标来看,2002年,北城占北京市总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5%,2005年上升到77.95%,上升了8%,其中,北城核心区上升了8.27%,北城外围区基本保持不变;同期,南城则从2002年的21.8%下降到2007年的15.58%,下降了6%,其中南城核心区下降了3.51%,外围区下降了2.71%。从财政收入比重来看,2002年,北京北城财政收入所占北京的比重为69.96%,2007年上升到72.22%,其中北城外围区上升显著;而南城则从2002年的19.85%下降到2007年的18.89%。

此外,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或者功能专门化角度看,近几年南城在制造业、一般性服务业(交通、批发零售、公共服务业)等方面区位商显著提升,但在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研等生产者服务业或高等服务业方面地位继续下降,即使是南城核心区也没有显著的改观。而北城,尤其是北城核心区仅仅在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科研等方面专门化程度增强,在制造业、一般性服务业等方面其专门化程度或者其相对低位都有所下降。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南北不平等格局的加剧。

三、非均衡全球化战略加剧北京城市空间的南北不平等格局

北京城市南北差异由来已久。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历史古都,都有“南城”、“北城”迥然差异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的因素。就北京而言,北城地势高,南城多低洼地带,追逐“上风上水”,在古代就形成了达官贵人住北城、普通百姓住南城的局面。从清朝中叶,北京就流传着①“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时至今日,北京北城地区成为高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产业高地、人才汇集之地,而南城地区则改观不大。

然而2000年以来,南城北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则很大程度上要归根于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持续的非均衡模式或“增长极”模式全球化空间战略。2000年之前,北京的全球化速度虽然较为缓慢,但其具有全球意义的功能布局:如机场、金融街、中央商务区以及政治中心和科研高校、亚运会主要集中在北京北城。这些从人才、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全球化职能等方面都为北京的全球化进程快速展开作了充分准备,而在南城,虽然在亦庄布局了对外经济开发区,但其全球化的重要意义显然不能与北城的有关职能同日而语。2000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从珠三角、长三角向京津冀地区的逐渐过渡,北京的全球化步伐加快,一方面,其吸引的直接投资直线上升,另一方面,金融业、国际商务业等生产者服务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目标的指引下,不平等的全球化空间战略进一步强化: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北四环中路的北部,并且北京地区30多个奥运会场馆只有3个位于南城,即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丰台体育中心垒球馆和公路自行车赛场;中关村西区商务中心的发展;首都机场扩容;临空经济区的蒸蒸日上;金融街2008年的全部建成;提升城市形象的场所经营战略,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也大部分集中在北城。近几十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虽多建在南城,但这些交通枢纽的建设只是促进手机、服装、水产等批发市场也聚在了南城,但总体而言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要素驱动为主,南城的发展水平就与北城日益拉开了差距。至今,决定北京经济发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有五个位于北城,南城地区只有亦庄高新产业开发区。

对应于上述的“非均衡”的全球化战略,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变化来进一步揭示,全球化战略对北京“南城”和“北城”不平等发展的加剧。2002年,北城占北京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44%,2007年则进一步上升到69.48%,上升了9%,其中核心区从49.31%上升到55.72%,外围区从11.13%上升到13.93%;同期,南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北京的比重从2002年的22.81%下降到2007年的20.02%,下降了将近3%,虽然南城和新区稍有上升,但外围区则从9.45%下降到6.09%,相比较而言南城的投资状况和投资环境与北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南城和北城之间的不平等格局将进一步的拉大。

四、缩小北京南北空间不平等格局的战略安排和对策思考

北京南城地区的复兴战略思考和对策需要从其所处的大背景、发展阶段等出②发。第一,和伦敦东部地区一样,虽然当前不具备国际门户地位,但南部地区具有区域门户的潜力,甚至在未来伴随首都第二机场的建成拥有一定的国际门户地位。南城地区东南连接天津、唐山等沿海新兴带(吴良镛,2006)以及山东、长三角地区,西连保定、石家庄、邯郸等传统山前产业带,是北京与其主要影响腹地联系和互动的重要门户。但从其阶段性上来讲,一方面,北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依然相对较弱,远远不如上海与周边腹地的关系,不如香港与珠三角腹地的互动,因此虽具有潜力,北京南城地区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另一方面,与伦敦东部地区不同的是,南城地区在北京去工业化的整体趋势下,工业化进程仍然较为显著和迅速。尤其是亦庄开发区的发展仍然迅猛。此外,当前北京的全球化进程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其全球化地位也需要更进一步的突进。从这些方面来讲,北京南城地区的复兴更为复杂和艰难。也可能的是,伴随北京全球化的进程,北京北城和南城地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差距仍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但根本的趋势则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展开,北京与其周边地区的整合程度的提升以及首都机场等巨型项目的布局,北京的南城地区的复兴和开发速度和效果也将加速。借鉴东伦敦等地区解决东伦敦和西伦敦空间不平等的“全球视野和区域着手”的基本战略框架(于涛方,2009),北京南城的复兴战略安排和措施设计也应该遵循“全球视野、区域入手”的基本框架。

第一,培育和提升南城地区的全球职能——全球视野。首先,伴随着北城地区全球职能的功能和强化,城市用地空间的紧张,商务成本的提升,未来部分的商务功能、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可能外溢到区位和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南城地区,尤其是南城核心区乃至亦庄将是重要的可能选择。其次,第二机场将成为北京全球城市功能的重要依托。但有一点,与北城地区的发展基础,如交通、人才、发展条件、环境等相比,南城地区的全球性功能也必然处于附属地位。更何况,北京近期乃至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其艰巨的全球化任务更要依托北城地区,包括产业升级、产业培育等方面。

第二,挖掘南城地区的“区域门户”潜力——区域行动。伴随着京津冀地区乃至环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整合进程,南城地区的门户作用将使该地区进一步受益,各种快速交通枢纽在此地的集聚将促进交通运输、新产业、批发零售等产业的发展。

第三,南城地区毕竟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产业基础,因此,发挥自己的特色也是“全球着眼,区域行动”的重要出发点和基础——“内部优势挖掘”。如同伦敦,其实伦敦的全球功能主要集中在伦敦城方圆几平方英里的范围内,伦敦的“西区”(WestEnd)在功能上来讲并非是金融保险业或者商务服务业主导,而是零售业(如牛津街、骑士桥地区、摄政街一带)、餐饮业(如唐人街等)、文化创意产业(如云集的剧院等)。北京南城地区,尤其是南城的核心地区之崇文区、宣武区历史文化基础雄厚,这与北城地区相比,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在发展金融业、商务办公业的同时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零售业和餐饮业品位,形成北京地区的“南区”。

在上述三个战略框架下,可以形成一系列的措施,在不同时序、不同空间展开。如:

1.场所经营提升形象。南城地区除了天坛、大栅栏、北京站、西客站等标志性建筑外,很难再列举出像首都机场“T3”候机楼、鸟巢、水立方、故宫、十三陵、颐和园、大剧院等耀眼的建筑,因此,可适当的通过建筑战略,提升该地区的形象。另外,除了天坛外,南城地区也缺乏奥林匹克公园、颐和园、北海、圆明园、朝阳公园等大片绿地,更是缺乏像伦敦西区连绵成片的“海德公园”、“肯星顿公园”、“摄政公园”、“格林公园”、“荷兰公园”乃至伦敦最大的“里士满皇家公园”、“皇家植物园”、“布什公园”。因此,除了建筑战略外,“公园和开敞空间”战略也是复兴南城地区形象的一个重要选择。

2.积极将重要节事安排在南城地区。借鉴伦敦2012年奥运会对东部地区的战略,北京未来某些体育或者展览会可以适当在南城地区布局,以此促进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3.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积极作用。区域交通枢纽乃至国际航空枢纽对于北京南城地区发展的作用可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的人流、物流条件,为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区域性的交通设施还可能造成空间分割,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集聚,因此需要整合区域交通枢纽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发挥其促进南城复兴的积极作用。

4.提升南城地区的产业升级。南城地区一般服务业比重高,制造业比重高。从北京来看,整体的去工业化进程和郊区的工业化进程并行,另外,从廊坊、天津、唐山乃至保定等环北京地区来看,其工业化进程加剧,北京传统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发展的竞争压力将日益提升,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造成工厂的破产。因此,为避免浪费,南城地区宜在进行产业选择适宜方面考虑在南城外围区布局工业,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竞争优势,力争形成与天津、廊坊、唐山等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从一般服务业提升来看,南城地区的优势将仍然是批发零售、物流交通等,但未来可在核心区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档零售业、休闲娱乐等功能。

5.强化公私合作,完善管治体系。公私合作是伦敦东部地区成功复兴的关键所在,围绕其形成一系列的公共部门体系、公私互动体系以及区域管治体系,同时为保障其运转的可持续性,也在法规、制度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北京南城的复兴也应在这一关键环节强化,如成立公共部门性质的城市开发公司,促进中央、区域、北京各有关行政单元和部门的互动等,南城周边包括河北和天津等,在区域范围内的协调和考虑对于南城地区的长远来讲至关重要。

注释:

①?以皇城为中心,“东”是指朝阳门、东直门一带,那里聚集着许多富商,他们先是靠运河后是靠

洋务大把大把地赚银子,至今那里还遗留着一些带“仓”的地名。“西”是指什刹三海(前海、后海、西海)一带,那里历来是王府的首选,后海北岸有光绪、宣统的潜龙邸,南岸有和珅的宅院、后来的恭王府;再往西还有现在的儿童活动中心、过去的端王府……“北”是指从西直门、德胜门到安定门一带,皇城以北至城墙之间,居住着许多贫穷的平民百姓。“南”是指前门以南的外城,亦称南城,即现在的宣武、崇文两区的城内部分,那里居住着许多从事“卑贱”行业的人。

②?从全球城市的经验来看,无论伦敦、纽约还是巴黎、东京,东西或南北、上下城的不均衡现象都很突出,而这些城市在解决这种不均衡的战略和策略也值得北京借鉴。伦敦东部地区远远的落后于西部地区,1980年代以来,伦敦东部地区从道克兰(Dockland)地区到如今的泰晤士河口开发(Thames?Gateway)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有效地促进了东伦敦的复兴和开发进程。

参考文献:

[1]?Richard?L.?F.?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and?how?it’s?transforming?work,?leisure,?community?and?everyday?life?[M].?Basic?Books.?2002.

[2]?Saskia?Sasse.?The?global?city:?New?York,?London,?Tokyo?[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1.

[3]?S.?Kr·tke.?Metropolisation?of?the?European?Economic?Territory?as?a?Consequence?of?Increasing?Specialization?of?Urban?Agglomerations?in?the?Knowledge?Economy?[J].?EuropeanPlanning?Studies,?15?(1),?(2007),?1-27.

[4]?罗宾·汤普森(英),赵蕾,吴德刚(译).泰晤士河口大都市区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2,26(12):22-29.

[5]?于涛方,陈修颖,吴泓.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2期.

作者简介:于涛方,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吴泓,博士,上海东华大学旅游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卢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