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语用潜能提升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开掘语用潜能提升核心素养

杨宇蓉

杨宇蓉(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广东深圳518118)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和应用,即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是最基本以及最重要的课程素养。开掘语用潜能,激活语用内驱力,厚实了阅读教学的内涵,破解语用密码,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119-02

一、活水清许源头处——激活语用之内驱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并在学生的心中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渴望”与“火花”就是内驱力。内驱力会对刺激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有神奇的作用。

1、创情境,有表达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得到他人完全充分的信任以及尊重的时候,才能充分展示和发挥其能量与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理念,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与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或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特定、有趣的氛围中,或凭借平等谈话吸引学生投入,或采用开放质疑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理解运用语言,充分发展语言天赋和个性。

2、厚积淀,有表达的能力。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一个出口成章,文章练达,擅长引经据典的人一定是一位运用语言的高手。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以一篇带多篇”,一定程度上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并与课堂教学结合,如,课堂上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我会引导学生阅读他的经典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我就印发了小说《故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养创造力。除此之外,我还重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摘录标注法,读读背背法,品读赏析法,遣词造句法等;拓展同学们的积累途径,培养同学们的看到好词好句就积累的习惯,要求同学们人手一个采撷本,如采录课本中的美文佳句,读物上经典段落,电视里精彩台词,生活中的妙句金言等。在摘录采集时,也润物无声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与精神,让同学们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了美句,佳文,同时也会逐渐从中领悟到一些好的写作技巧,通过朗读背诵学会写作。叶圣陶曾说:“必须寻到源头活水,方有清甘的水喝。”

3、激共鸣,有表达的欲望。学习好文章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础,所以在学生写作之前,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佳作、深入理解文字的上面下功夫。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语道破:“它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情动于衷而行于文,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

二、不拘一格勤练笔——破解语用之密码

课堂练笔是学生进行语言创造的好时机、好途径,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好方式,是阅读教学上学生进行语言创造最靓丽的表现。而练笔不能牵强,脱离文本,不能随心所欲,流于形式。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写作,选取哪种写作形式,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特点及读文的需要来定。

1、词语连缀

《大纲》指出词汇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重视并学会积累词语;能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正确地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指定关键词语进行写作练笔,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

如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中有这些四字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草翠花开、鲜果飘香、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北风呼啸、冰雪覆盖”,让学生观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巨人的花园的,让学生借助这些描写巨人和花园的词语,概括通话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串起来描述公园的四季变化。这个练笔,就是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过程。通过此类训练,可以让学生准确而又灵活运用书本中出现的好词并理解书本内容。

2、抒写心声

巴金曾说过: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后,可顺势利导,把内心的感悟表达出来,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

如在教学《青山不老》中,“老人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面对一连串地数字,面对漫山遍野地绿,你脑海里浮现了一幅怎样地画面呢?学生这样写道:“风沙中隐约可见一位瘦小的老人,弯曲着已不再挺直的背,手中挥舞着铁锨,正吃力地掘着坚硬地土块……”老人用不屈地毅力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老人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与青山共存的高大形象。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父亲为了找掩埋在废墟下的儿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在这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漫长地挖掘中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此刻学生已经被父亲用生命热爱自己孩子的行为打动,对父亲的千言万语的感言会涌至笔端。

3、留白补缺

文章写作,有详有略,而略写部分往往留给读者不同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给留白补缺。

如教学《穷人》一文,托尔斯泰对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死去的邻居西蒙的身上,阅读她死后孩子的状态,引导同学们想象西蒙死前的心理活动,激起同学们想要写作的欲望。孩子们纷纷提笔,有学生写道:“西蒙吃力地欠起身,把衣服改在两个幼小地孩子身上,把旧头巾裹住他们地小脚,绝望地想:这样潮湿阴冷地天气,噢,恐怕我熬不过今晚,可怜这俩孩子,这么小……把他们送到桑娜家吧!不,不行,她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得了,再添两个,生活岂不是雪上加霜吗?…嗯,还是不送去了……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们…”,孩子们沉浸在西蒙的角色中,感受与桑娜及渔夫一样的朴实而善良的人物形象。

课文空白,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能够点燃同学们想要创新的火苗。此类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发展同学们的求异思维、多元思维。更有益于让同学们对写作产生兴趣,激发同学们想象的潜在能力,鼓励同学们脑洞大开地创造奇妙结果。

4、画外之音

活灵活现的课文插图是教材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插图或表达文章意犹未尽的内容,或让文章表达的内涵更加形象生动。在学文的同时带领同学们去关注课文插图,引导同学们打开想象的大门,探究画里想要表达却没有表达出的内容并进行分析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并进行描述。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和想象力。

还以《穷人》为例,课文的插图,桑娜拉开帐子,渔夫提着马灯,正端详着睡梦中的孩子。这里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让学生还原场景。再如《将相和》一文中,在写廉颇蔺相如之间的故事的时候,对于廉颇“负荆请罪”这个情节没有进行具体的刻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安排一个廉颇负荆上门请罪的一个小情境,让同学们分组再现廉颇知错就改的表情、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以及重现蔺相如宽宏大度和以大局为重的情怀;最后再用文字总结描述片段,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有不仅助于提高学生写详细细节的能力,还有益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变换角色

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并描述该角色的情感,通过变换角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让学生以《我,快乐的珍珠鸟》为题,从珍珠鸟的角度来写这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画面;再如《鲸》这篇说明文,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介绍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增强了语言的有趣程度,促使同学们自发写作的欲望。

6、旧文新创

引导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语言表达进行改写。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反复吟诵,并进行改编。如教学吕岩的《牧童》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牧童以地为床,天为帐,饥则食,困则眠的无忧无虑,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并仿照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的文笔,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7、仿中求新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2]。

丰子恺老先生的《手指》妙趣横生,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五根手指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讲述了要团结一致,各尽其职的道理。学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本文“总——分——总”的结构,仿照文章的表达方式,写《话说‘五官’》。学生依照文章的语言特点,结合自身的感悟,“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内容。有学生写鼻子,“五官中地位最优,海拔最高的鼻子,有诸多卫士,眉毛、眼睛、嘴巴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看护他……”富有鲜活灵动的语言有源于头脑中储存的语言,也有文本中刚吸收的语言,创生了文本新资源。这样就让学生有效地接受了文章内涵的同时,创生了属于自己的语言。

8、时事练写

“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而“时事练写”就是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许多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如《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小英雄雨来》等。介于同学们对于那个年代的事情很陌生,那个年代英雄的事迹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所以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英雄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中央电视台近年来适时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就是最佳的练笔素材,在灭火救援中为救一名约两岁的孩子而献出年仅27岁生命的杨科璋;巡天掠海,未果仗剑的,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有胆有识的刘锐;科技报国的科学家,海归楷模黄大年等这些人物震撼着我们的心。我鼓励学学们去关注时事,阅览报纸杂志,或去搜寻网上的英雄事迹,走近英雄,给大家分享英雄的故事。

9、故事续编

当很多文章写到高潮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却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

如《别饿坏了那匹马》,结尾写道:“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因势利导,“识破善意的骗局后,‘我’会怎么向父亲说,‘我’将怎样做呢?”再如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经验对股市进行延编。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也可以让整篇课文的主题得到升华。

除了以上陈述的几种练笔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练笔方式。如学完《猫》《白鹅》等一组课文,可以写一下熟悉的小动物,读完《五彩池》等写景类的课文后,可以让同学们为九寨沟打一则广告;学完《詹天佑》等人物类的课文,可让同学们为詹天佑写一段碑文;再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这类有很强的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同学们依照文章具体内容制作小画册,并插入文字描述。

这样的练笔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大语文观”里有一个新的诠释——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三、采得百花比蜜甜——提升语用之审美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语用能力,更要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让学生体验到语言表达带给人的愉悦、情趣。

审美是孩子们精神成长的关键,它要通过感知与诵读,体味作品的形象美,通过还原与阐释,体悟语言的形式美。课堂上,每当学生完成了小练笔,我会组织学生自读互读,自评互评,我也会站在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并秉承“没有差作,只有差异”的理念,带领学生寻找语言的黄金和宝钻,加以肯定和赞赏,使处于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巩固学生饱满的语言表达的热情,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拟《课堂小练笔荟萃》,学生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负担去塞责敷衍,而是作为心灵的放松来全力以赴。学生为了编辑好练笔集,写序言,做后记,想标题,给点评,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一本本美轮美奂的练笔集汇编而成。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融入了言语表达的整个过程中,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随后,采用了“读、展、赛”的形式,通过介绍、交流、传阅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练笔成果。这样,可使学生在体验语言表达乐趣与价值的同时,蓄积起新一轮表达与创作的热情和经验,达到学生想写,爱写、乐写的目的。

引用文献:

[1]杨艳华.《笔尖上的智慧——小学语文有效练笔例谈》[J].读写算(教研版),2015,23

[2]俞兰芝.《语文课堂开展小练笔的主要形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