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环境下建筑企业的转型之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新常态环境下建筑企业的转型之路分析

王记涛1王志杰2常惠娟3

王记涛1王志杰2常惠娟3

1.清远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511500

2.河南长基置业有限公司450000

3.郑州自来水工程公司450000

摘要:新常态环境促使建筑业进入工业4.0时代,对建筑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与危机虽然是一对兄弟,但不是孪生兄弟,其中危机是老大。改革是建筑企业的必经之路,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标准化施工管理、精益建造的壁垒形成、企业家精神的引领、生态企业的建立,结合明确的方向、坚定的信念以及持续的实施步骤,保持市场进化中的企业转型演变、核心力锻造、基业长青。

关键词:新常态;工业4.0时代;改革;绿色建筑;转型;企业家精神;价值创造能力;生态型企业

一、新常态环境政策及产业生态发展规律

1、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稳是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下台阶、调结极、促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产业生态发展规律:工业1.0时代是产业发展初期,产业生态非常封闭,导致垄断竞争的形成,竞争主要体现在对独特资源的争夺;工业2.0时代是产业快速成长期,产业生态相对封闭,产业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盟与合作,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竞争主要体现规模扩张;工业3.0时代是产业发展成熟期,产业生态相对开放,产业价值链相互交叉,产业生态之间开始融合,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产业生态群落(产业生态圈)初步成型;工业4.0时代是产业发展衰退期,产业生态不断融合最后形成一体化经济生态圈,这时产业生态高度开放,企业价值创造所需的任何资源都可以轻松在市场生态中找到,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品牌,此时市场经济逐渐走向衰退,人类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

二、建筑企业相关的转型机遇

对企业而言,转型变革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生态的改变,属于自然选择,决定企业转型变革的方向,使组织最终演变为适合市场生态的组织形态,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转型规律;二是价值创造能力结构的改变,这是决定企业形态特征的DNA,价值创造能力结构改变将引起所有组成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组织形态功能特征的改变,符合基因变异、结构再造的进化规律。施工企业要意识到,不改革转型,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形成,被边缘化、被淘汰几乎就是眼前的事。

1、建筑业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应运而生,BIM的发展成熟则是推动建筑企业变革的催化剂,它的运用可以根据业主方的需要进行量身定作,而且可以让业主变得更明白,实现可见即可得,让工程项目的策划、决策、实施、运营管理各个阶段统一框架,统一数据,提高各个阶段决策的可靠度,降低了风险。

2、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建筑产业化主要通过对一些构件实行标准化生产,构件按照图纸规范要求完成管线的预留,生产方式是运用现代工业手段对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形成有序的工厂的流水作业,从而提高质量、效率、寿命,降低成本、能耗。

三、建筑企业的现状

现有的大多建筑是通过混凝土现场浇筑形成结构主体,然后再砌砖隔墙,使用未摆脱“秦砖汉瓦”式的传统建筑方式。而随着绿色建筑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乃至整个建筑工业现代化的推进,在工厂里造城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的“制造2025”外衣下的“建筑工业4.0”时代已经来临。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业增速断崖式下跌,对建筑企业来讲,创新、变革成了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正因为过去一贯的发展模式存续时间过长,大部分施工企业已无法摆脱路径依赖,失去创新和自我变革的能力。

1、对建筑企业来说,虽然近几年产值在逐渐增加,但其盈利水平却依然处于偏低水平,建筑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过分依赖导致其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特别是近几年在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冲击下,建筑企业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塑造品牌优势等方式来调整发展战略,以此来应对低碳经济的压力并获取产业链两端的利润。

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伊查克·爱迪思(Adizes,1989)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把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十个阶段.

认为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当企业初建或年轻时,充满灵活性,做出变革相对容易,但可控性较差,行为难以预测;当企业进入老化期,企业对行为的控制力较强,但缺乏灵活性,直到最终走向死亡。

四、建筑企业的转型思路与方向

“面向改革”就是做好“除法”,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从实际出发,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要为转型而转型。要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

1、推行标准化管理优化企业管控体系: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绿色施工,节能减排,这些都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标准化有效地衔接了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规范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使企业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力,与企业在标准化管理建设上的投入相比,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推进管理标准化是提升企业管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2、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带动:建筑工程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建筑行业新生态在“失控”中重构、以新的价值链接方式聚合的本质,建筑企业家应清醒的保持着既有“恒产”又有“恒心”;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充分体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而企业创新活力得以释放的前提又依赖于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企业转型升级表面看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等方面,但深层次却是管理创新,尤其是企业能否摆脱制度企业家的路径依赖,从作为政府代理人的套利企业家转变为面向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家。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家大胆创新、勇于冒险探索和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展现的过程。

3、新生态环境下“生态型企业”的建立:对于一些“优秀”企业而言,总是喜欢用“先进”的思想指导“落后”的现实,想要“速成”但缺乏“基础”,经常会发现组成结构之间出现错位现象,企业实际始终处于失衡状态,转型变革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企业要想突破瓶颈首先需要先认清自身,任何变革都有其发展变化规律。高度灵活、自我更新、新陈代谢构成了生态型企业的三大特征。高度灵活是因为企业能够依据市场变化迅速改变企业规模,做到能大能小,即时响应;自我更新源自于生态型企业出现了内部市场,通过建立市场规则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并降低内部价值消耗;新陈代谢在于能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排除内部“垃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五、结论

掌握企业转型进化规律有助于企业总结过去的成败经验,诊断当前的健康状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便于掌握变革节奏,即防止“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又不要出现“大跃进”,促使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顺利实现企业形态的演变和企业转型。建筑企业朝着工业企业提供标准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就能在一个战略的高度顺应市场需求,形成核心的竞争力,站在行业的制高点。按照“举旗子、创牌子、趟路子、树样子、赢票子”的原则,铺垫施工企业的成功转型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少杰.进化:组织形态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