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爱用爱引导让“流动”的花朵开得更加娇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用心去爱用爱引导让“流动”的花朵开得更加娇艳

杜玉光

杜玉光(烟台莱山区三十里堡小学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一些外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来学校时甚至连字母发音都带有严重的家乡口音。他们的家长,在文化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帮孩子托一把,造成了孩子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主任除了教好自身的课程,还要利用课余时间,不计科目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困惑。

【关键词】案例;背景;分析;描述;反思

1.案例背景:

近几年来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农村“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支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而且由于文化、兴趣、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宠爱,不可能对孩子以严格的教育或控制,他们极有可能被社会上不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的社会化道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灭,必定会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工现象将不会消失,“外来务工子女”现象很可能越来越普遍,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状况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为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将不仅影响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明天。

我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外来务工子女也越来越多,最近几年几乎占到学校招收学生的一半,和本地学生平分秋色。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大都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的特征大多是散(心散)、乱(秩序乱)、差(学习成绩差)。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更令人担忧。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我所带的班级人数多且有一半是外地学生,要带好这样的一个班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叫杨磊,9岁,家在安徽,父母属于再婚,三十多岁才生下杨磊,家境不富裕,父亲在一家村办工厂打工,母亲则打零工,尽管如此,杨磊的父母在经济上不愿委屈孩子,每天都给他3~5元的零花钱,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上课多动的征兆,但不明显,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却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方法。学习更是一塌糊涂,他的父母整天只忙于生计,没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总是依赖老师,因此造成了杨磊在一年级上半年没打好基础,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2.案例描述:

伴随新年的钟声,不知不觉新学期开始了,开学第一天刚走进教室,猴孩子们大声喊到:“语文老师新年好!”我的心里顿时暖烘烘的。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猴孩子们爱玩、爱闹、管不住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为了让他们摆脱假期综合症,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为他们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我先从课堂纪律下手,对那些上课爱玩,还影响他人学习的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其中杨磊受到的批评最多,渐渐地我发现杨磊有点儿不对劲,越来越难管。课后我找他谈心,他当时态度非常好,表示愿意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可一转身他依然我行我素,而且越来越糟,杨磊开始上课吃东西,有时还发出怪声,看到他的反常表现,我决定联系家长,但我却从他爸爸那里听到了令人心痛的消息,据他爸爸讲:杨磊在家里也十分好动,他爸爸对他也很严厉,只要一不听话,就是拳脚相加。就在开学的前一个星期,杨磊又犯错了,他爸爸用笤帚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至今两条腿上还有一道道的青痕,他爸爸话里话外尽是无奈,尽是推诿之词,这次沟通以失败告终。我不想就这样放弃,毕竟他还有希望,放学后我把他悄悄地留下,果真看到了他腿上的伤痕,真不敢相信,有人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对他表扬太少,于是我开始对他多观察,一发现他的优点,就及时表扬,但对于我的表扬他有时也没有什么反应。

接着令我震惊的事发生了,一天的第二节课下课,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杨磊爬上了校园里的小树,我也没太在意,让学生把他叫下来,可一会儿就听学生急匆匆地告诉我说:“老师不好了,杨磊在教室里把陈洁打哭了,还把李娟的凳子从楼上扔下去了。”我一听心想坏了,可能是因为爬树的事,我赶快跑到了教室,教室里已经乱成一锅粥,哭声、喊声、尖叫声一片,而杨磊则站在课桌上来回地溜达,为了不刺激他,我调整了一下情绪,尽量平和地对他说:“杨磊,太危险了,快下来。”但杨磊就像没听到我的话一样,继续在课桌上踩来踩去,竟然还用脚去踢一个女生的头,当时我实在控制不住心中的愤怒(但又怕伤着他),一把将他从课桌上抱下来,这时闻讯赶来的其他老师帮着一起安抚他,我赶紧给他爸爸打电话,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和其他老师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和他说话,他根本就听不进去,拒绝和任何人交流(一种本能的拒绝),不一会儿他爸爸来了,一上楼什么也没说,直接就给了他一记耳光,杨磊马上不动了,吓得直哭,他爸爸还想继续打,被我劝阻,杨磊就这样被领回家。

两周之后,杨磊回来了,看我的眼神是惊惊得,让我心里一紧,让他回到座位之后,我尽量一发现他有好的表现,就马上表扬,听到表扬,我看到了他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表情,不过仍然管不住自己,有时还发出怪声,为了不让学生注意他,我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慢慢地,他也拿出书来跟着一块读(虽然是一会儿读一会儿玩)。下课后,我让他帮忙把我的书送到办公室,他欣喜地送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多少宽松了一点。可是他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甚至是一句话就对同学大打出手,有时对自己所做的事是对是错也不能判断。我发现他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就建议杨磊的家长带他去检查,他爸爸一开始有顾虑,但也不愿意继续耽误孩子。经医院检查杨磊患的是“感觉统合失调症”,“感觉统合失调症”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医生建议他爸爸把杨磊带到医院请心理医生辅导,可他爸爸妈妈都是文化少的农民,根本不重视,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让他的爸爸妈妈不要只顾着挣钱,多抽时间陪陪他。一开始杨磊的爸爸妈妈很有耐心,可时间一长,所有的耐心都给磨没了,就这样杨磊时好时坏,有一次他又动手打了一学生,她的妈妈到学校来接他,当着我的面对杨磊说:“在家里你不是答应得好好的,怎么到学校又犯脑病了?”听得我的心里酸酸的,事后我和他的家长交流了怎样和孩子沟通,我发现根本无法改变他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杨磊,我上网查了一下关于“感觉统合失调症”的相关资料,一查才知道“感觉统合失调症”已经不是少数孩子的问题。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6年对北京1994名小学生进行检查,发现50%的小学生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南京也曾对2486名6~11岁学龄儿童测试显示,34.4%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这种病症会导致儿童的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身体触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心理发展不完善,而这些方面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与人沟通能力不易养成,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这类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往,将来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个性形成。美国、日本及台湾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不打针不吃药的“游戏治疗法”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颇为有效。我赶紧把忽视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的严重后果和治疗的资料交给了杨磊的父母,只可惜他父母的经济能力有限,最终选择把他送回老家让奶奶看着,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心痛,我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懊恼!一个九岁的孩子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他:孩子,祝你健康快乐!

3.案例反思:

杨磊事件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认识到改良家庭教育是解决“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前提,必须和家长多沟通,毕竟还有二十个孩子需要我,我及时调整好心态,以最短的时间努力适应角色的转换,认真琢磨,明确了:原则上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则是用“勤”补“拙”、以“多”胜“少”。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我除了对学生进行疏导之外,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各种途径积极和家长们联系,相互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通过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班级工作逐渐走向正轨。让我最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班里学生普遍乐于同我交朋友,说出真话、知心话。

让我感到作为班主任所特有的快乐。另外,一些外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来学校时甚至连字母发音都带有严重的家乡口音。他们的家长,在文化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帮孩子托一把,造成了孩子没打好基础,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主任除了教好自身的课程,我还利用放学之余、课堂之外,不计科目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困惑。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对学生有利我就乐此不疲。因为我要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得更加娇艳,让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