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

郭蔚李倚可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01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河流本身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如泄洪排水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道护坡结构较为困难,主要采用混凝土、砌体等。河岸和灰色水泥与周围景观非常不协调,河流中的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环境,水生植物也很难生长在坚硬的结构坡上,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综合治理

在人与水等现代水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技术,并在各地河流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我国生态银行保护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保护材料、植保植被配置等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有待推进的科学规范工作尚待开展。

一、我国生态护岸技术发展

2003~2006年为初级阶段,生态修复的理论开始萌芽,并茁壮成长。生态理念与河道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人们开始打掉硬质护岸,实施生态护坡。北京市转河治理工程为典型样板,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开始效仿。该时期,生态治理理念与传统治河观念激烈交锋,包括防洪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成熟的传统规划设计方法与待摸索且存在风险的新方法、新标准之间的矛盾。随着河水黑臭情况的改善,滨水景观的设置成为可能,水生态修复开始提上日程。关于高级阶段,重视水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得到完善等。当前,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得到政府高度重视。水利部2013年1月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中小河流治理方案应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河流生态保护要求”,“河道堤岸防护应尽可能采取生物措施,采用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的护岸形式,避免过度硬化、渠化河道”。显然,我国河流生态治理及生态护岸建设正处于迈向高级阶段的途中,但路途还较遥远。

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

1.生态护岸技术

(一)固土植物护坡。它是使用那些具有发达根系的植被来进行护坡活动,如果水流经过的时候,速度必然会降低,进而带来的影响力也降低,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不会很严重,同时还可以符合环保的规定,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植被开展造景活动,不断使得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美丽,同时还将大气净化。

(二)自然型护岸。自然型护岸是指在利用植被的同时还采用天然的石材及木材等材料,以此来提升抵御冲刷的水平。比如在日常的水位线以下采用石材及木材对堤岸进行加固处理,在它上部种上作物,此时不仅仅能够使得河道稳定,同时还有很显著地美观色彩,特别是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由于在砌筑的时候中间有空隙,这为水下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三)复合型护岸。复合型堤岸是指在自然型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河岸抵抗冲刷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其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利用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这种护岸是由岩石坡脚、砾石反滤排水、装土的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物及种在编织物上的植物组成,当编织物降解的时候,其上的植物的根系基本上能保证原来编织袋内的土形成一个整体。二是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成梯形的箱装围栏,并在其内部投入较大粒径的石块,这样可以形成很深的鱼巢,然后在箱状围栏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使其缝隙中能长出茂密的水生植物。三是骨架内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框架结构,并用这些框架对土质进行防护,在防护工程结束后,即将边坡分割成若干块状的结构,这样可以在每一个块状的结构内布置不同的植物种类。四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亦称绿化混凝土,其是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的,这种护坡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可以直接作为护坡结构,可以加固河道。五是土壤固化剂法,这种方法是由于固化剂中的水分子能与土壤中的水分子形成化学键,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进而确保水能够依存于它的附近,而且还可以促使植被等获取生存空间,同时还会出现孔隙,进而确保土具有合理的防御渗漏的能力。六是水泥生态种植基,其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其中固体是指土壤、有机质及低碱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研究此类植基础时,用稻草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及氧气。

2.治理措施

(一)以提高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河道护岸的治理首要目标是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护岸的生态植物不仅有利于保持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平衡,而且有利于防止河道水土流失,涵蓄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对河道的生态护岸进行综合治理时,要以提高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在满足此前提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河道生态护岸的工程成本,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促进河道生态护岸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注意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首先,河道生态护岸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以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河道治理时,要注意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因外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第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更加注重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护岸的生态植物要与周围的森林、绿地等协调,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统一。

(三)注重河道生态护岸的美观性。在进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刚性结构的构造,在进行河道护岸设计时要注重护岸的风格多样性,以形式多样的“软效果”提高河道生态护岸的视角效果,在发挥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人们的美感,在造福人类生活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增加人们生活的乐趣。除此之外,具有较强美观性的河道生态护岸还可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这不仅节约了河岸生态护岸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运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设计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协调。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要更加考虑人们的亲水情感,可以设立专门的亲水空间拉近人们与自然水的距离,例如在河道护岸治理时可以设计台阶、水中亭台、河中小岛等,供人们在水中赏景。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河道护岸的蓄水、调节水资源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促进人水和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我国河流生态护坡的建设正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完善的阶段需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发达国家的曲线。生态护坡作为河流生态管理技术的一部分,也与水质改善和生境建设有关。有必要分析河流的生态问题从整个河,整个流域乃至整个地区,了解生态保护银行的功能和位置,进行河流管理系统和全面的方式,并最终实现可持续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和水人类和谐的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晨东.关于我国河流生态整治的若干方向性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7,18(1):4-5.

[2]董哲仁,孙东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3]徐灵华.桃花溪生态建设中护岸植物配置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